2008-08-04 09:50:21 钦州日报

    农业现代化是壮大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钦州市农村范围广、人口多,农业比重大,全市70%的人口在农村,32%的生产总值来源于农业。目前,农业基础薄弱,综合生产能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难度大,是钦州市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实施“以港兴工,三化互动”发展路径中,钦州市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城乡互动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推进城郊无公害蔬菜基地和黄瓜基地建设,是钦州市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举措。今年以来,钦州市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个体农户组织起来,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钦州市级无公害蔬菜基地扩展到6个共1900亩;县区级基地中,钦南区增加了750亩,钦北区规划4000亩,为保障城市蔬菜供应起到重要作用。市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与基地的产销合作进一步加强,其中新设立的“钦州市无公害蔬菜基地产品直销点”,为那蒙镇平福蔬菜基地日均销售蔬菜1.5万公斤。上半年,全市新组建4个黄瓜专业合作社,其中平吉昌贵黄瓜专业合作社与钦州市恒泰食品厂通过订单,实现生产与加工的对接。在产业化带动下,钦北区黄瓜连片种植面积1200亩,同比增加600亩,其中订单种植面积达860亩。

    为培育现代农业企业新典型,钦州市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一是树立农业企业化管理典型。在小董镇那料村建设连片120亩的无公害菜心基地,该基地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从播种到采收形成了自己一整套标准化的操作规范,蔬菜产品质优价高,据测算,每亩地年产菜心6000公斤以上,亩产值超万元。二是树立设施农业典型。在钦南区尖山镇九鸦村,建设了400亩无公害西瓜大棚设施栽培基地,配套滴、喷灌节水施肥技术,顶住了50年一遇冻灾考验,产品顺产顺销,最高售价达每公斤4元。现已采收西瓜3批,预计年亩产超过1万公斤。三是培育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典型。在钦南区东场镇开展粮食规模生产试点,支持有志青年何远辉兄弟租赁撂荒水田120亩种植水稻,购置农机进行生产,近期发展目标为200亩。灵山县宇峰保健食品厂充分发挥当地的种植凉粉草习惯的资源优势,带动辐射周围檀圩镇、那隆镇、三隆镇、陆屋镇、三海镇、旧州镇等十三个镇的10000多户农户,为确保农民利益,企业还实行订单农业,采用保价收购。

打造创新型农业保持农村经济平稳发展

    钦州市不断创新农业工作思路,积极运用农业栽培技术抗旱保面积,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力争粮食产量稳定。如推广抗旱栽培模式,应用"春玉米+晚稻"、"早造迟播超级稻+晚造再生稻+冬种马铃薯"模式应对春旱;通过推广早稻旱直播、旱育秧技术,使旱区旱片早稻能适时种植。今年以来,钦州市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中心示范区39个,面积10.55万亩。其中推广玉米测土配方施肥3.87万亩,平均每亩节本增收83.34元。大力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推广防寒育秧85.2万亩,推广早稻旱直播技术8.1万亩,推广超级稻面积24.2万亩。实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建立2个水稻万亩高产示范片、2个千亩马铃薯高产示范片、1个玉米高产示范片。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4.7万人,实用技术培训14.6万人,绿色证书等培训0.3万人。上半年,全市春播粮食面积153万亩,同比增加7.38万亩。到6月底,已种中稻面积5.58万亩,同比增加1.08万亩;其中超级稻2.61万亩,增加2.11万亩;春种经济作物156.68万亩,同比增加11.7万亩。其中糖蔗面积创历史新高,达85.05万亩,增加18.19万亩。全市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

编辑:丹子  作者:陆崇林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