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银海区、合浦县等地出产的冬季马铃薯,成为美国百事食品公司的主要原料;贺州的冬菜和桂林的食用菌在粤港澳地区享有美誉,成为我区秋冬种产业典型……近年来,为打造粤港澳及东盟地区的优质“菜园子”,我区各地及各级农业部门通过调整冬季高效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打造特色品牌等措施,推动秋冬菜开发,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区秋冬季农业开发已覆盖各市县,秋冬菜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区种植业中产值仅次于粮食的又一支柱产业。去年全区秋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到1388万亩,占农作物总面积21.5%,比2004年提高8个百分点;秋冬季农业开发产值193亿元,农民人均秋冬季农业增收279元,比2000年增加近一倍。
近年来,我区初步形成了以秋冬季蔬菜、冬种马铃薯、秋冬食用菌、冬种药材和花卉等为主的反季节优势特色产业带,秋冬蔬菜在全国享有盛誉,成为全国著名的“南菜北运”基地。据统计,去年全区秋冬蔬菜面积1182万亩,占秋冬农作物面积85.2%;冬种马铃薯193万亩,秋冬食用菌5527万平方米;中药材面积10.8万亩,增长13%;冬季花卉2.8万亩,同比增加0.65万亩。全区冬季订单面积359万亩,占全年订单面积35%;全区参与秋冬季农业开发企业217家,营销客商3450个、农民组织431个,分别比2004年增加89家、1809个和187个。“三避”秋冬蔬菜亩效益8000元-1.5万元,是露地栽培的3-5倍;采取“三避”技术为主种植的茶叶、果树、花卉亩收益达4000元左右;“三避”秋种冬收西甜瓜与常规种植的收益差距达5倍,亩效益在4200元以上。
日前,全区农业系统在桂林召开全区促进秋冬季农业双增现场会,确定了今年秋冬季高效农业发展目标:秋冬季农业开发面积1400万亩,实现总产值220亿元,农民人均秋冬季农业纯收入增加35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