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8 09:49:10 广西日报

  初冬的暖阳把桂南大地染成金黄,刚刚收获的田野上又忙碌着劳作者的身影。记者来到我区农业大市—玉林市,虽然这个市今年经受了冰冻和强台风严重影响,但从人们脸上依然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玉林市农业局局长罗昭融告诉记者,近几年来,玉林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展现出8项喜人亮点:

  一是粮食生产连续四年丰收。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02.55万吨,同比增产2.65万吨,增长1.33%,粮食单产为广西最高,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100多公斤/亩。2007年12月23日,玉林市荣获农业部授予2007年度“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今年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到217.99万吨,增产16.13万吨,同比增长7.99%。依然排在全区最高。

  二是畜牧业日益发达。玉林市畜牧业在广西畜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7年全市牧业产值113.3亿元,在全区排第一,占全区1/7以上,全市肉猪出栏516万头,家禽出栏17361万只, 肉类总产量和家禽饲养量均占广西的1/5。全市养殖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超过一半,高达57.1%。博白、兴业、陆川、北流均进入广西畜牧生产十强县,其中博白是全国畜牧百强县。

  三是特色产业不断做强做大。近年来,玉林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种植业呈现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特点,猪、鸡、优质稻、中药材、食用菌、马铃薯、香蒜等传统特色产业稳步发展,香蕉、果蔗、糖料蔗、青提、柑橘、花卉等新兴特色产业逐步壮大,全市形成了优质粮食、畜牧水产、高效经济作物、商品林等四大农业优势产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2007年,全市优质稻面积335.8万亩,占全市水稻总面积80%以上;全市水果总面积2263万亩,总产量456万吨,总产值8.48亿元;糖料蔗面积14.78万亩,黑皮果蔗面积14.12万亩;高效类柑橘呈恢复性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

  四是良种良法推广普及面广。2007年,全市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260.72万亩,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推广示范面积35.48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31.2万亩,推广超级稻面积67万亩,四项技术推广面积连续几年全区第一,率先在全区创新提出“一年三熟三免耕”集成技术。该市是“广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推广第一大市”,博白县是“广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推广第一大县”,兴业县是“广西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推广第一大县”

  五是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加快。全市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15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3家。全市龙头企业年产值超千万元的65家,年产值超1亿元的20家,年产值超3亿元的8家,各类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93.5亿元;有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27个,全国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自治区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个,玉林市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经营经济组织20个。2007年7月1日国家出台《农民合作社法》以后,玉林市召开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会,合作社数量由原来的23家上升到今年9月的650家。

  六是农业信息化有创新发展。玉林市是全区最早推进“三电合一”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服务的地级市,利用电视、电话、电脑三大信息传播载体,使用手机短信、自动电话语音、专家热线等方法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到今年9月,订制“农家乐”电话用户已发展到13万多户,农民拨打农业专家热线累计达13800多次,“移动农信通”手机短信用户达12万多,居全区第一。

  七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均排全区第一,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36元,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224元水平。到今年9月份,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141元,增长27.6%。

  八是劳务经济发展快速。玉林是全区农村劳动力丰富的市,全市有农业人口553万人。从2003年开始,玉林市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把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优势,全区超过万人学员的两所职业教育学校都在该市,全市常年农村外出劳动力90万人以上,外出务工人员总量全区首位。农民工资性收入从2003年的806元上升到2007年的171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也从39.6%上升到48.5%。近年来,农民工工资上涨幅度较大,成为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编辑:丹子  作者:韦继川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