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2 10:25:19 河池日报

  1978年河池农业总产值2.77亿元,2007年达54.79亿元,是1978年的19.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54.4元上升为2007年2592元,增长了46.6倍

  “包产到户”、“土地承包”、“最低收购价”、“税费改革”、“退耕还林”、“取消农业税”、“两免一补”、“新农村建设”……这是改革开放30年进程中有关农业的关键词。勤劳的河池农民用30年时间,通过双手与智慧,谱写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动人乐章。

  197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77亿元,经过30年的发展,2007年突破50亿元大关,总量达到54.79亿元,是1978年的19.8倍,年均递增11.0%。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54.4元上升为2007年2592元,增长了46.6倍,年均递增14.3%。

  改革开放以来,河池市在推进结构调整中不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粮食、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不断增强。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06.42万吨,比1978年82.31万吨增长24.11万吨,油料总产量达到2.28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5.9倍。蔬菜种植面积7.96万公顷,产量105.36万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过30年的发展,通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趋向合理,粮经比例由1978年的1:0.23调整到2007年1:0.81。2007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1978年调减13.7万公顷,桑蚕、糖料蔗、烤烟、中草药、水果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到17.28万公顷。

  农业科技推广成果丰硕。改革开放之初,全市推广杂交水稻1万公顷,仅占水稻播种面积的6%左右,其他作物的良种覆盖率更低。到2007年,全市水稻、玉米、甘蔗、桑树、果树的良种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粮食、甘蔗作物的亩产比1978年分别增加57.6公斤、2842公斤。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河池市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截至2007年底,全市在经过改革、改制、改造和资产重组后的4家制糖企业和17家蚕丝企业的带动下,糖蔗、桑蚕已实现了产、供、销一体的产业化经营;粮食、果蔬、中药材、特色畜产品、林产品等产业已呈现出区域化布局、特色化经营的格局。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河池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开局。截至2007年底,全市已启动实施12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计划总投资5.51亿元,已完成投资3.15亿元。试点村屯的基础设施、公益设施、产业开发、农民培训等各类项目相继实施,部分试点村屯项目建设已完成过半,一些试点村屯的新农村雏形初步显现。

编辑:丹子  作者:梁 苏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