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0 09:32:50 新华网广西频道

  由于农村金融具有“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等特性,因此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抛弃农村、重点经营城市,成为各大商业银行近年来的一致举动,由此造成我国农村金融生态受到破坏,机构网点急剧减少,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农民贷款难等问题。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信息化、电子化建设,也长期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民特别是居住在乡村的农民,享受方便、快捷和成本低廉的现代金融服务,也同样面临着“瓶颈”问题。

  从2008年8月开始,农行广西区分行在推进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营销中,顺势而为,着力加强面向三农的金融电子化建设,初步破解了乡村地区现代化金融服务的“瓶颈”问题。

   ——农村市场成金融“盲点”

  农行广西分行行长张军洲说,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机构网点逐年减少,布局不合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农业有效贷款需求不足,农村征信体系、信用中介机构建设尚在起步阶段,政府尚未建立起对金融风险的补偿与分担机制;农村保险体系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不强;农村信贷担保系统缺失,贷款风险高;金融信贷产品服务创新不足。

  统计资料显示,从2003年至今,广西银行网点减少近1100个,从业人员减少七千多人。在削减的机构网点和人员中,80%以上为县城及以下的乡镇地区。

  以占据农村主要市场的农行为例,广西农行拥有自助设备1100多台,其中县域只有480多台;银行卡特约商户1400多家,其中县域商户只有不到140家。而且,这些分布在县域的自助设备、特约商户,又绝大多数在县城,对4100多万农民而言,ATM、自助服务终端、电话银行等可以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作为全国农行首批8家面向“三农”试点省级分行之一,广西区分行从2008年5月起推出了面向广大农民的广覆盖、普惠制、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金穗惠农卡,并以农户为重点,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小额贷款为推手,全力推进服务“三农”试点工作。

  惠农卡除了具有储蓄、转账、汇兑、理财等借记卡所具备的功能以外,还独具农户小额贷款的自助借款、还款和循环使用功能,深受农民的欢迎。

   ——农行现代金融服务“常驻”青桐村

  然而,随着惠农卡发卡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全面提速,农行广西区分行县域支行人手少、服务面宽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一些县乡干部和农民也担忧,农行在乡镇的网点不多、人员太少,惠农卡再好,农民拿了卡恐怕也没处用。

  的确,2007年,农行广西区分行在广西75个县域支行中,只有占全行网点总数23%的200多个乡镇物理网点,仅有占全行员工11%左右的1480多名员工在具体从事服务“三农”工作。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农行的服务要想覆盖广西1126个乡镇的4100万农民,显然是行不通的。

  针对没有机构、人员偏少的难题,农行广西区分行把目光投向了如何改善惠农卡用卡环境上。他们认为:欧美发达国家的农村,大部分结算业务都是通过电子渠道完成,农民坐在家里就能完成所有金融交易,农民对银行网点、柜台人员的需求并不大,这点农行完全可以借鉴。以转账电话、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短信通等产品为主体,积极在乡村地区打造现代的金融服务渠道。通过3-5年的努力,如果实现了“农民足不出户、足不出村就能办完所有金融交易”的目标,那么,乡村地区的农行物理网点和农行柜台人员问题就显得微不足道。

  思路决定出路。通过周密的调研之后,农行广西区分行高擎打造乡村地区现代化金融服务渠道的大旗,提出了“以现有网点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没有农行网点的地区通过流动客户经理上门服务的思路,并抽调精兵强将,组成4个工作团队,分赴钦州、田东、柳江、横县,强力推进现代化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探索工作。

  2008年9月上旬开始,农行广西分行在南宁市横县青桐村开始试点。在青桐村的农行驻村工作团队以整村推进的模式,在全村农户中全面发行惠农卡,对有信用需求的农户进行农户小额贷款授信,同时捆绑营销农行转账电话、电话银行、短信通等电子银行产品。针对农民知识水平较低的现状,驻村工作团队在营销金融产品的时候,采用电影演示、组织有奖问答、举办推介会和金融产品体验会等形式,向农民传授惠农卡、农户小额贷款和电子银行产品使用知识。

   试点所在地横县支行还出台了《义务宣传员管理办法》,聘请村中热心人担任农行义务宣传员,确保农行驻村工作团队人员不在村里的时候,也有人负责农民群众的操作指导。义务宣传员活跃于田间地头和农家庭院,让农行的服务长驻青桐村。

  经过农行驻村工作团队的强力推进,青桐村试点工作进展非常顺利。截至2008年末,该村841户农户就已100%开了惠农卡、100%持卡人注册了农行电话银行,有手机的155持卡人注册了短信通,布放转账电话26台。同时,农行还在青桐街上安装了一台自助服务终端。

  截至2009年1月底,青桐村民已经累计通过转账电话发生交易3290多笔,交易金额达370多万元;通过电话银行办理汇兑业务113笔。办理农户小额贷款时,自助设备也已经成为农民的首选。

   ——“青桐作法”引发“磁场效应”

  “青桐作法”的成功,引起强烈反响。2008年10月,农行广西区分行乘胜追击。

  此后,农行广西区分行又分别与钦州市、横县和田东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整体推进农行金融产品的银政战略合作备忘录,进一步破解农行在乡村地区的服务“瓶颈”问题。

  同时,为了完善“青桐作法”,明确提出了“五个凡是”,即凡是整村推进惠农卡的目标对象,发卡率必须达100%;凡是申领了惠农卡且有贷款需求、符合农行贷款对象和条件的,必须大力支持;凡是申请惠农卡的农户,有条件的都要动员其开通短信通业务;凡是已经整村推进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的地方,一定要安装转账电话;凡是已整村推进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的地方,对安装有电话、电脑的农户,必须营销并教会其使用农行电话银行或网上银行。

  农行广西区分行还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和方法、步骤,要求各级银行在营销惠农卡、农户小额贷款和电子银行产品时,必须坚持整体推进、综合营销策略,避免二次营销;在营销产品时,要广泛开展现场营销、现场演示活动,引导农民体验、使用电话银行、转账电话、短信通等产品;积极争在试点地区县城和需求量大的乡村,设立“离行式”自助银行;争取当地党政、农民专业合作社、妇联等部门的支持,聘任村干部、农村种养大户等为服务“三农”宣传辅导员;与新华社合作,利用其强大的信息采集、交流平台,每周两次免费向农民手机用户发送利农惠农政策、农事、金融方面等信息。


  农行广西区分行整体推进农行金融产品、打造乡村地区现代化金融服务渠道,有力地促进了全行县域业务的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末,农行75个县域支行各项存款余额688.90亿元,比年初增加78.55亿元;全年累计投放涉农贷款45.26亿元,同比多放38.6亿元。截止2009年2月中旬,农行广西区分行已经累计发放惠农卡近72万张,农户小额贷款授信农户达2.76万户。

  ——“六管齐下”破解农村金融生态“断链”难题

  张军洲等业内人士分析,破解农村金融生态“断链”难题必须从以下六方面入手:一是健全完善金融组织体系,让不同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为此,农行率先试水,2008年12月19日,农行24小时自助银行在革命老区百色田东县中平村投入使用,开创了全国金融系统在农户家门前配置自助设备的先河,真正实现了“现代金融服务进农村”。

  二是扩大信贷资金投放总量。研究出台县域银行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的政策,促进金融资本回流农村。

  三是加大政策倾斜照顾力度。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在权限范围内,给予县域金融机构给予再贷款及再贴现、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等方面政策优惠,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

  四是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在注重防范金融风险和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扩大信用贷款发放、创新涉农贷款担保方式等的创新。比如,农行广西分行通过新华社信息平台,平均每天向农民发送服务“三农”短信2.5万条次。

  五是加快农业保险发展步伐。在政府配套政策的扶持下,按照“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动农业保险发展。

   六是提升优化发展基础环境。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和农户信用评价工作,加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服务便利化、快捷化。

编辑:木偶  作者:王勉 曾海科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