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主席马飚(左二)到扬翔公司考察,当了解到用扬翔猪精配种后,每窝猪给农民带来1000多元增收时,高兴地赞扬扬翔公司大力发展生猪品种的改良工作,利国又利民。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前右)与皇氏甲天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嘉棣亲切交谈。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前右一)现场指导水产工作。
2008、2009年,全区水产畜牧业总产值连续两年超过1000亿元,今年总产值超千亿元也已成定局;2015年,按统计局口径,全区水产畜牧业总产值要突破2000亿元,占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50%以上;届时,按产业链测算,水产畜牧业养殖、加工和服务业总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
辉煌“十一五”:
广西成为水产畜牧大区
2006年至2009年,广西肉类总产量、水产品产量均排全国第八位,跨入水产畜牧大省(区)行列。
一、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产品供给有保障。2009年,全区肉类总产量371万吨、水产品产量261.55万吨,“十一五”头4年,年均增长5.3%和3.7%。2009年全区人均肉类占有量73.3公斤、水产品占有量51.6公斤,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05公斤和13.27公斤,分列全国第六位和第九位。
二、经济总量进一步提高,产业素质不断提升。2008、2009年,全区水产畜牧业总产值连续两年超过1000亿元;今年超1000亿元已成定局,其中牧业产值831亿元、渔业产值232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5倍和1.6倍。我区农民通过水产畜牧业获得的人均现金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09年达992.5元,占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42%。水产畜牧业是我区大农业中产业化水平最高的产业,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自治区级41家,分别占全区总量的67%、36%。2009年,39家龙头企业进入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500家企业行列。目前,全区生猪和家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45%和70%。
三、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生猪产业从2000年起,一直居大农业总产值分项统计的第一位;禽肉产量占肉类总产的比重与“十一五”初期相比,由28.27%上升到31.9%;牛羊兔等草食动物肉比重由4.1%上升到4.62%;奶类产量年均递增10个百分点;渔业养殖和捕捞比由1.97∶1上升到2.38∶1。2009年,罗非鱼加工出口量增幅位居全国第一位,水牛存栏、出栏均居全国首位,对虾和罗非鱼产量分别排全国第二位和第三位;黄羽肉鸡人均饲养量居全国第二位,家禽人均饲养量居全国第三位。全区已经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品养殖、林下养殖和加工集中区,其中桂东南、桂东的瘦肉型猪和黄羽鸡尤为突出。据测算,渔业十大特色品种产值占渔业产值58.8%,牧业特色品种产值占牧业产值28.1%。
四、动物防疫成效明显,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动物防疫体系基本建立,连续7年无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水产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力度加大,全区认定无公害产地800家,获得全国统一标志无公害产品认证536项、国外注册的出口水产品企业36家、出口养殖基地(场)备案登记的水产养殖场168家,创建名牌优质产品81项。到目前,全区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没有发生重大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五、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共45项。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种猪、种禽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广西柯新源原种猪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农垦永新集团原种猪场被授予全国核心原良种猪场称号,全国共有18个企业获授,我区占2席。目前,我区瘦肉型生猪、优质肉鸡等优势产业带对全区养殖业增产的贡献率60%以上,良种覆盖率90%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区1152个乡镇,已建设水产畜牧兽医站1091个,占94.7%;投入2.49亿元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其中中央资金1.68亿元。
开创“十二五”:
养殖、加工和服务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到2015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实现350万吨,年均增长5%;肉类总产量实现533万吨,年均增长6%。按统计局预测,2015年全区水产畜牧业总产值可达到2030亿元,年均增长8%,占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50%以上。按产业链测算,水产畜牧业养殖、加工和服务业总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
围绕千百亿元产业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区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10亿元品种、千百亿元产业:生猪产业720亿元;家禽产业405亿元;渔业产值345亿元;肉牛80亿元;肉羊35亿元;肉兔30亿元;牛奶30亿元;禽蛋30亿元。
2015年,饲料工业产量要达到900万吨,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一、二、三产业比例从目前的53∶25∶22调整到45∶28∶27;产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健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水产畜牧业继续向技术集约型、高效优质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养殖业有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的比例逐步提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不断加强,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