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我市在田阳、田东、田林3县的乡镇推行“一办三中心”改革试点,重组乡镇行政结构,将乡镇原有的“七站八所”整合优化为“一办三中心”,是深化和拓展“农事村办”、推进乡镇职能转变、构建服务型政府和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促成了乡镇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人民日报·谈治论理》专栏特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正东就我市推行“一办三中心”改革试点工作作介绍,广西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庞汉生作点评,于8月4日刊登题为《“大部制”改革助推乡镇职能转变》的文章。今日本报转载此文,以飨读者。
广西百色市试点将乡镇原有的“七站八所”整合优化为“一办三中心”,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服务中心、产业服务中心、政策法律服务中心。以前各站、所、办的工作事项,全部集中到“一办三中心”办理,人员也由乡党委政府统一调配使用。这样的行政结构重组和流程再造,促成了乡镇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
特邀嘉宾:
刘正东 中共广西百色市委书记
庞汉生 广西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
(人民日报记者庞革平、谢振华整理)
去“管”字“官”气 增“务”字“力”度
治理者说(刘正东):
乡镇机构的改革,就是要去掉管理中“管”字的“官”气,加大服务中“务”字的“力”度。
乡镇可以说是基层群众与党和政府的“结合部”,是整个社会宝塔的底部。中央政策要具体到乡镇贯彻落实,群众诉求又需要乡镇来实现和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说,乡镇治则天下安。
百色市还是一个以农村、农民为主体的欠发达革命老区。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乡镇机构已难以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一是经过几轮的乡镇撤并,到基层农村办事的人少了、服务的半径大了,特别是广大山区的工作成本增加了;二是中央强农惠农政策要落实到“田间地头”,增加了大量的具体工作,队伍配备和机构职能还不对应;三是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农民中出现了承包人、经纪人、老板,甚至还出现了亦农亦商的群体,他们不再固守土地,各种利益关系协调、社会矛盾的变化、权属纠纷的冲突增多。过去那种“七站八所”各自为政、忙闲不均的构成方式与经常变化的中心任务和突显的新情况新问题不相适应。深化乡镇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已刻不容缓。
我们先是从方便群众开始进行了“农事村办”的探索。通过在群众往来办事不方便且辐射较广的村、群众赶圩较集中的地方等,设立农事村办服务站,干部每周定期到村受理、代办经常性事务,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受到农民普遍欢迎。
乡镇有限的干部大量进村入屯服务后,乡镇机关如何办好乡镇周边邻近群众的事和各村级服务站代办的事,实现正常运转?如何将这一做法长效化、机制化?加人增编显然不现实,我们只能从创新体制机制上找出路。
于是“一办三中心”的改革浮出水面。我们以便民利民为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对内统筹、对上保留”的原则,将“七站八所”重新整合为“一办三中心”。对上级职能部门继续保留乡镇原站所的牌子、公章、账号。对内人员经费统一安排使用,全部整合到“一办三中心”的运行模式中来,实行一岗多责。“一办三中心”在运行中可刻制公章和印发公文。为了更加方便群众就近办事,百色市把群众反映强烈、过去要到县城才能办理的22项经常性审批事项,采取授权、委托等方式,下放到乡镇办理。
“一办三中心”改革,理顺了乡镇机构的条块关系,整合了乡镇有限的资源,激发了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提高了基层干部和办事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了乡镇机构为群众服务的效率和能力,达到了“1+1>2”的效果。
从“农事村办”到“一办三中心”,所有的探索,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真正使我们的干部放下身段,去掉管理中“管”字的“官”气,加大服务中“务”字的“力”度。
用最低成本 达最优效果
旁观者言(庞汉生):
这一改革显现了适合农村改革发展形势需要的新型基层政权组织结构和公共服务体系雏形。
近年来,广西百色市在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方面做了很多成功的探索和尝试,“一办三中心”就是其重要的成果。我认为,这项变革,是创新之举,务实之举,用最低的成本达到了最优的效果,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百色这场变革,创新在整合。“一办三中心”的成立,不是着眼于增人增机构,不是着眼于收权放权,而是着眼于便民、利民、惠民,着眼于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对现有乡镇行政机制的再造创新,理顺部门职责和条块关系,对乡镇的机构、人员整合优化,集中力量办事。正是行政结构重组和再造,盘活了存量,让同样多的人干出干好了更多的事。
百色这场变革,亮点在务实。改革不是为改而改,而是在乡镇干部大量下村办事、乡镇机构人手不够时,特别是在现行体制下乡镇政府权力与责任不对称,条块管理不协调的状况下,探索实施的;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百色保留了原有“七站八所”的牌子、公章、账号,对内统筹、对上保留、动人不动编。中央编办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意见》,明确了乡镇的四项职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一办三中心”的制度设计,也来源于此。
百色这场变革,成效在长远。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乡镇政府办公条件的改善,基层很多事情,打打电话上上网,都能沟通解决,本来是直接面向基层一线的乡镇政府,也出现“衙门化”、“机关化”倾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作风正逐渐减弱。这非常值得警惕,毕竟用“声音”联系群众,与用“身影”联系群众,效果有天壤之别。“一办三中心”的改革,让乡镇干部重心下移、深入群众、服务群众长效化、制度化,让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进而使乡镇党委政府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百色这场变革,促成乡镇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实质性转变,显现了适合农村改革发展形势需要的新型基层政权组织结构和公共服务体系雏形。
(原载2011年08月04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