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6 09:50:12 广西日报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一座城市又何尝不是?贺州市就活出“一口好气”。

  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首次发布《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绩效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对全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进行综合评估。报告显示,贺州、保山、郴州、梅州、河源、黄山等16个城市跻身全国空气质量最佳城市之列。

  荣誉背后,是贺州市“守护空气”的不断付出。荣誉为贺州带来的经济效益,更证明贺州守护空气不是“空守”。

  1 守护“空气”:

  选择绿色发展之路

  有位来自北京的李教授,在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一处山沟沟里,隐居10多年。

  大都市的教授,为何跑到山沟沟里隐居?这人莫不是遇到什么挫折,或性格孤僻,而选择避世?记者翻山越岭去采访,发现老人家乐呵呵的,没有啥挫折,也不是孤僻,就是喜欢在贺州呼吸这么一口新鲜空气。

  “我有啥挫折,你看我孤僻吗?”李教授神清气爽,朗声笑道,“我女儿在美国,老婆在深圳,我在北京也有房子,就是在这山沟沟里,我开的也是越野车。啥都不缺了,就缺这口新鲜空气,离开这里,吸不到。”

  早在2002年,李教授旅游到贺州,下车一呼吸,这儿的空气让他立即着迷。“一个字,爽!”他说。

  贺州生态好不好?的确好。贺州境内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0多种;栖息有野生动物49科176种,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的有鳄蜥、黄腹角雉等7种。广西4个森林大县(区)中,贺州市就占两个。贺州多年来空气优良率都达100%,有“华南地区最大天然氧吧”之称。贺州饮用水质优良,达标率100%。

  老李说:“现在,北京老人喜欢吸氧。到人工氧吧吸一个小时几十元,但在贺州免费。上次我老伴来,我带她去过姑婆山走一走,在山里面差点晕了。你说咋了?醉氧。”

  老李并不知道,他能呼吸上这口新鲜气,贺州人民可是付出不少努力。

  贺州干部换了又换,可不换的是绿色发展的理念。贺州市历任领导,都把生态看得比GDP重。早在3年前,贺州即把发展循环经济写进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部署。

  贺州领导坦言:“随着国家在生态保护方面越来越精细的政策,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人认为生态保护是发展的绊脚石,一些人则认为生态优美是优势。”

  第二种观点显然在贺州发展中占据绝对优势。贺州市委书记赵德明说:“生态优势是贺州的核心竞争力。”

  市长白希表示:“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是当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式,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

  赵德明刚到贺州上任不久,他到贺州的所行所言,生态环境常挂心间。正是他,率先发起“扫地”行动,口号是“扫地扫天扫江河”。他履职不足半年,为治理贺江,断电整改数百家企业,拆除多处挖沙点,亲自带头扫大街。

  3月,贺州又掀起植树高潮。贺州市抓住当前春季造林有利时机,先后组织开展了“春节上班第一天植树”、“春季大种树”、“3·12”植树等一系列活动,参与人数达到10万人,种植树木68万余株。同时,贺州市还加强对种植苗木的管护,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全市绿化景观效果。

  现在,若您走进贺州,所有县(区)都是“森林县城”,所有乡镇都是“森林乡镇”,所有村庄都是“森林村庄”。即便是城市里的单位、小区,哪一处不是绿莹莹的?

  目前,贺州全市有林面积86.5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4516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2.46%,森林覆盖率远远高于全国及广西的平均水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8%,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9平方米。

  2 不是“空守”:

  生态是贺州发展的引擎

  贺州人守护“空气”,不是“空守”。

  通过牺牲环境而取得的进步,最终都要以付出高于发展数倍的代价来偿还。保护生态环境,其实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助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引擎。贺州实践证明这点。

  在贺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贺州各地积极投入到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来。

  10年来,昭平县主要领导换了几届,但永远不换的是“守绿护绿”的决心,绿树吸的是二氧化碳,吐出的是清新宜人的氧气。绿树不但吐氧气,还吐出财富。

  县委书记陈有辉说:“青山绿水是财富,是可持续发展的优质生产力!再穷,也不能毁‘绿色’。”

  如今,昭平是“绿色广西”中特别绿的县,森林覆盖率超过80%,茶园面积15万亩左右,茶叶加工厂100多家,6万余人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与茶有关的桂冠一项项戴到头上: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广西无公害茶叶示范县等,并入选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打造了将军峰、凝香翠、亿健生态有机茶等优质品牌。

  “昭平的亿健有机茶等绿茶,已获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有机认证,真正零污染、零添加、零农残,并进入国际市场。”亿健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远昌说。

  此言非虚!2006年之前,在食品检测高度严格的新加坡,市场上销售的几乎都是日本、韩国的有机绿茶,中国的有机茶因受“绿色贸易壁垒”控制,只占据极少市场份额。而2010年,亿健有机茶以接近检测满分的成绩,打破“绿色壁垒”,挺进新加坡,成功进入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

  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既有被评为中国循环企业典范的平桂飞碟公司,也有耀眼的绿色生态农业。该管理区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种植的马蹄,早在5年前已成为外国人的佳肴。富川瑶族自治县自1981年起开始种植绿色生态脐橙,扬名海内外。八步区绿色生态农业之路越走越宽敞,每年平均外销粤港澳各类蔬菜达100万吨、生猪120万头、家禽560万羽、肉牛3.5万头,成为名副其实的珠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

  贺州不断取得的成绩,彰显生态在经济发展中的后续引擎作用。

  贺州以循环理念构建的园区经济从无到有,实现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5.9%。10年来,贺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分别增长2.21倍、36.3倍、4.26倍和2.77倍。

  以生态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同样带动贺州市的整体变化。10年前,贺州既无高速公路也无铁路,如今到贺州,既可走高速公路又可走铁路。贺州城更是变大、变绿、变净、变亮、变美。

  3 “一口气”效应:

  提升百姓“幸福感”

  贺州生态发展,成就“一口新鲜空气”,而这口新鲜空气增加老百姓无穷的幸福感。

  “你看看外地,雾霾天气,你再看看贺州,万里晴空白云飘。”这口“新鲜空气”为贺州人狠狠争了“一口气”。

  “一口气”证明贺州生态好,好生态带来发展新动力,新动力带来新发展。这口气让贺州人更幸福吗?

  如果说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造福百姓,让人提升“幸福感”,那么生态文明建设,则在提升百姓“幸福感”方面更加直接有效。

  利用生态优势,驱动了贺州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改善了贺州的民生。

  贺州独创的五保村建设,革新我国的养老体系,在全国推广;贺州为全市约45.6万农户的房屋统一投保;为20.23万名城乡低收入人群,每人出资15元,资助他们参加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正在建设的保障性住房8725套……以上且不说,但就生态环境良好一项福利,足以让贺州人自豪。

  年前,记者在北京采访,一位做空气净化生意的贺州商人自豪地说:“要把贺州的空气装到北京来,就能卖钱。”

  贺州饮用水达标率100%,贺江、桂江交界处的断面水质100%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事实证明,贺州人的“幸福感”,与保护完好的绿水青山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有着莫大联系。

  目前,贺州正在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对此,赵德明说:“要把贺州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养身休闲、历史考古、民俗考察、文化交流、艺术采风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贺州经验告诉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将直接给百姓提供一个干净舒适、休闲美丽的居住环境,让晨练的老人在清新的空气中舒心地晨练,让上学的孩子在鸟儿的鸣叫中开心地上学,让工作的人们在整洁的环境中愉悦地工作……

编辑:Eva  作者:王万程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