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共绘美好蓝图。为了实现这一美好愿景,今年4月,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
万事开头难,然而,上下一心,短短数月,活动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面整治
清洁乡村,不仅是生态工程,还是民生工程、新风工程、作风工程。
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谋而合,已成为一个重要载体。
这是一支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队伍。活动伊始,全区派出1.4353万个工作队、8万多名机关干部深入农村,进屯入户,了解民情,宣讲政策,发动群众,参与劳动……
在都安瑶族自治县,提及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清洁乡村工作队,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队员们每月都驻村20天以上,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和当地干部进行实地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
清洁乡村,贵在宣传。一时间,报纸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影,宣传攻势悄然形成;微博、短信、微信……新媒体异常活跃;山歌、三字经、打油诗……田间地头,口口相传,妇孺皆知,深入民心。据不完全统计,37个区直部门印发了70多万份宣传册,12个单位制作了海报、板报、专题宣传片。
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各行各业、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以不同方式,给予活动大力支持。
广西,粤港澳的“菜园子”、“后花园”、“水源地”,欣闻八桂大地即将开展“清洁乡村”活动,香港福建商会企业家解囊相助,率先捐赠了300万港币。截至6月30日,自治区公益资金捐赠账户共收到捐赠3800多万元,港币300万元;14个市(含县乡级)共收到社会捐款2.66亿元(含实物折款1.069亿元);水泥行业初步认捐水泥约1.4万吨。全区各地多渠道筹措资金,各级财政部门加大资金筹措整合力度,共安排173亿元支持活动。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强大合力,正在形成。
清洁乡村,影响深远。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调研时,对我区开展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给予充分肯定。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在广西调研时指出:“活动很有特色,很有成效,希望坚持抓下去,在全国抓出个示范样板来。”
一场声势浩大的“清洁乡村”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
群策群力
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美丽广西·清洁乡村”3个专项活动,自治区住建厅、环保厅、农业厅分别牵头负责。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清洁家园,摆在首位。常言道,男主外,女主内,“半边天”理应成为清洁家园的主力军。河池市妇联发动全市妇女,治理家庭五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水是生命之源,田东县环保局牵头,联合水产畜牧、水利等部门,对县城饮用水水源地——龙须河保护区内的网箱养殖开展专项集中清理整治。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灌阳县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建设和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努力控制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在全县9个乡镇的138个行政村开展清洁田园技术培训工作。
垃及分类回收、沼气和农家沤肥处理、焚烧、填埋、水泥窑协同处置……各地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垃圾处置和乡村保洁模式。凤山县凤山镇拉仁村通过建设“一炉两池”(即垃圾焚烧炉和垃圾化粪池、可回收垃圾池)来处理垃圾,达到既经济环保又实用易运行的效果。
我区及时组建专家团队,制定农村垃圾、污水、清洁生产等技术指导要求,强化工作队员业务培训,各级发改系统牵头开展编制活动项目规划,科普等部门积极开展业务知识宣传普及,有序推动了“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
群众智慧,无穷无尽。容县灵山镇将“垃圾桶”更名为“积德桶”,居民们冲着“积德”二字,自觉将垃圾丢进桶内;恭城瑶族自治县250个村屯,通过招投标或群众推选的形式,聘请保洁员;在自治区林业厅工作队的帮助下,广西第一座便携式组装沼气池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弄杂村弄杂屯成功安装;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市场化运作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文明出行,从我做起。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引领下,6月起,南宁市大力开展“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计划用两年时间实施市容环境整治工程、交通畅通工程、文明有序提升工程。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全区各地共组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达18万多次,参加人数近1200万人(次),共清理各类垃圾200多万吨,清洁水源9万多处,新建垃圾处理设施近14万处。
悄然变化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自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来,乡村面貌可谓日新月异。
心要净化,屋要亮化,路要硬化,山要绿化,树要美化!
陈福胜,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从事环卫工作1年多。第一次,有人走到垃圾车旁边,尊敬地对他说:“师傅,辛苦了!”陈福胜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在他看来,工作受到尊重,得益于正在开展的“清洁乡村”活动。
一名网友在微博上留言:“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做得不错,连我们这么偏远的乡村都落实到了,每家门口贴着承诺书,还建了垃圾场,家门口都很干净,每家发放一个垃圾箱……
“以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罗白社区新庆屯村民梁家利感慨万端,以前雨天出门,都得准备两双鞋,穿着水鞋到村口,换上皮鞋再上街。“要说变化最大的,还是我们雨天出行不再准备两双鞋了!”
村民拥护,变化可喜。象州县罗秀镇,“垃圾围村”现象消失殆尽;东兰县三石镇弄英村,韦国清将军故里,新房林立,路面整洁,村民生产生活怡然自得。
垃圾“请”出去,游客迎进来。“清洁乡村”活动,不仅加快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农民增收。凌云县泗城镇金保瑶寨,绿树成荫,道路干净整洁,溪流清澈见底,当地停办的“农家乐”旅游,如今又重新开业了,慕名前来休闲的游客与日俱增。
桂林市瓦窑路,曾是“城市伤疤”、无序的“跳蚤市场”,如今变身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创业舞台。1500米长的夜市摊点,人来人往,239个摊位,主要经营美食小吃、服装服饰、日用百货、旅游工艺品等。经营户们纷纷反映,环境改造好了,生意更好做了。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项目规划加快编制,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三查”(自查、互查、抽查)工作务实开展……随着“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全面推进,活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延伸,天长蓝、树长绿、地长净、水长清,不再是一个久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