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13个城市的领导相聚梧州,共同探讨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大计。
如何加强区域合作?又怎样在更大的范围内促进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1月1日,第六届西江经济发展论坛市长圆桌会议在梧州举行。来自两广13个城市的领导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共同探讨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大计。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粤桂两省(区)战略合作不断推向纵深,签订了《“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与发展新格局。
梧州作为沟通北部湾、珠三角两大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实施“东向战略”,向东看齐,向东发展,跟进、跟紧粤港澳发展步伐,加快对接先进生产力,积极融入广佛肇一体化;同时,发挥通江达海、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在交通建设、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城市发展等各个方面,加强与周边广东城市肇庆、云浮之间的合作,以两广交界的西江为轴心,梧肇两市各划50平方公里共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目前试验区建设顺利推进,已列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正在加快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先行区。
会上,梧州市市长朱学庆结合梧州市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就深化珠江—西江流域城市合作、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互利共赢。粤桂合作在互利互惠原则的指导下,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将双方优势有效融合到一起,在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合作发展的同时,增强和提升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东西部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西江流域广西各城市也应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顺应区域一体化的要求,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实现区域间的合理分工,积极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优势。
绿色发展。朱学庆认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不矛盾,是可以相得益彰、协调发展的。在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于保护流域的生态环境,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生态环保的关系,积极探索流域上下游地区生态共建、环境同治、生态补偿的新机制、新模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建设跨区域的生态文明走廊,把珠江—西江流域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示范性意义的绿色低碳经济带。
先行先试。流域各市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应立足于“创新发展、先行先试”,在如何突破区域行政壁垒、创新经济与文化交流合作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摸索出一条符合实际、实现多赢、共同发展的好路子。
互联互通。随着南广高铁、南广高速公路、桂广高速公路、西江干线航道等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成通车、通航,珠江—西江经济带流域各城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流域各市应坚持“抱团发展”,以构建适度超前、功能完善、协调配套、高效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为目标,重点推进铁路网、公路网、内河网、空港建设,强化空港、铁路、公路、水运等基础设施项目的统筹规划,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以大交通推动大发展。同时,在信息、能源、通讯、贸易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以配套整体化促进功能复合化,形成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城市合作格局。
优化布局。应鼓励西江流域城市的差异化发展,把鼓励政策和指导政策结合起来,促进各个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互动发展的生动局面。应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实施多种形式的资源整合,促进城市之间的平等合作,建立起城市之间合理分工、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既符合市场竞争规律又能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应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科学规划和统筹推进沿江生态城市群建设,共同塑造城市特色与宜居空间,共同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增强区域城市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