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6 09:10:12 广西日报

  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利用自身综合优势,建立适应“三农”特色有效机制,持续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力度,化解了农村经济实体融资困难,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截至2013年底,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2119.48亿元、1425.71亿元,双双接近全区金融同业的一半,居全区金融同业首位,实现了国务院和银监会提出的涉农、小微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工作目标。

  多种贷款方式 “三农”获贷不难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广西农合机构致力建立适应“三农”的有效机制,积极探索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和支农模式,并通过简化程序、提供多种贷款方式来方便农民和农村实体经济贷款。

  这几年,广西各级农合机构联合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采取 “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以龙头企业担保、农民贷款,龙头企业承贷、农民使用,以及根据订单、发放小额农贷等,支持农民发展种养殖业。不仅农民和小微企业贷款获得性大大提高,农合机构贷款风险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农民从盲目种植、跟风种植转向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种植,实现了农民与市场、农民与企业的有效链接,收到多方共赢的效果。

  与此同时,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还创新推出了“信用贷款”、“互保贷款”、“市场出租方为承租方担保贷款”、“金香蕉助业贷款”等一系列信贷产品;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将房地产抵押率由70%提高到85%、工业用地抵押率由50%提高到70%、通用设备抵押率由40%提高到50%等,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贷款难。截至2013年末,广西农合机构农户贷款余额达853.53亿元,比年初增加52.84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2%,农业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713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7.97%。广大农民和微小企业真正享受到了惠普金融服务。

  打造金融产品 创新担保方式

  过去,银行不愿贷款给予农民和微小企业,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和小微企业抵押担保难。广西农合机构根据小微企业、行业不同情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企业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并推出了农产品存货质押、林权抵押、土地经营权质押、未来收益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担保方式,还对贷款利率给予优惠,大大拓宽了农民和农村经济实体到农合机构融资发展生产的渠道。

  广西农合机构创新的担保方式,让农民手中的实物变成了货币。2012年以来,累计发放农产品存货质押、林权抵押贷款100多亿元,既最大限度地排除法律风险,又满足农民和农村经济实体的金融需求。广西金穗农业投资集团是一家香蕉种植企业,广西农合机构推出以土地经营权质押+未来收益权(即未来香蕉收入)质押的方式,向该企业发放贷款1.6亿元。目前,该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香蕉种植企业以及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2亿元,每年向农民支付土地流转金4000余万元,发放农民工工资2200多万元。2013年,广西农合机构还通过与自治区扶贫办签署战略协议,为扶贫对象提供信贷支持,并与14家广西扶贫龙头企业签订银企业合作协议,授信额度17亿元,一年来累计向扶贫龙头企业及扶贫对象发放贷款50多亿元。

  服务产业链条 扶持特色农业

  广西是传统农业大省(区),同时又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广西农合机构立足广西区情,紧紧围绕广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引导各级农合机构积极扶持特色农业产业链,以全产业链金融服务视角,将金融服务延伸到农业产业的育种、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各个环节。例如,抓住“东桑西移”的良好机遇,把信贷服务渗透到桑蚕生产、蚕茧收购、茧丝绸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培育缫丝产、供、销市场,搭建龙头企业与蚕农合作的平台,支持广西桑蚕走专业化、产业化经营路子。几年来,广西农合机构累计向缫丝企业发放贷款48亿元,带动了17.9万户农民发展种桑养蚕。

  广西农合机构还通过贷款方式加大对蔗糖、畜禽、速丰林3个千亿元产业,粮食、水果、蔬菜3个500亿元产业,桑蚕、油茶、优势水产品以及花卉、草食动物、中药材、非粮生物质能源、奶水牛、农业生态旅游等9个百亿元产业的扶持力度。一年多来,仅3个千亿元农业产业就累计发放贷款250多亿元,占同期涉农贷款累放额的12.06%。仅2012年,广西农合机构就发放了贷款78亿元,支持了广西117家制糖企业中的98家发展扩大规模,带动了56个县、近2000万农民种植原料蔗,支付农民原料蔗款110亿元,其中有36个贫困县靠发展原料蔗生产走上财政脱贫农民致富之路。

  广西农合机构的贴身扶持,使得八桂特色农业产业不停地向做大做强方向发展,其中,蔗糖产量占全国的66%,广西被誉为“中国糖都”;蚕茧产量也连续7年全国第一,形成了“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的局面。

编辑:spring  作者:通讯员 谢咏任 记者 邓 萍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