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三八”妇女节,邱富兰又要去外地学习了。务农20多年,从一名贫困农户到致富能手,学习借鉴是邱富兰的法宝。
“不学习不行啊,我文化水平低,单靠以前那些传统的耕种方式,一家人的温饱都解决不了。”邱富兰站在自己的蔬菜基地前,笑着告诉记者,这些年,要不是常常走出去看,去学,她与丈夫可能还一直停留在以前的种植水平,现在又哪里来这个300多亩的蔬菜基地呢?
邱富兰1988年开始务农。2006年,她和丈夫一起创建了高德符氏果蔬示范基地,2010年正式注册成立海城区高德符氏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2012年,该基地被评为广西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从3、4亩地发展到今日的300多亩、8个子基地,从养家糊口的春种秋收到现在影响广泛的果蔬种植事业,邱富兰和丈夫20多年来累计投入600多万元和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
刚开始,邱富兰只是简单地种些甘蔗和西瓜。
“设备简陋,抽水灌溉都要靠人力。还要看天吃饭。天气不好,市场不好,那一年就白干了。而且利润很低,种甘蔗一亩地有600元的利润就算不错了。”邱富兰想找出路,一直留心留意各种信息,地方也没少去,看人家种什么,怎么种,她与丈夫最远去到了山东。2007年,邱富兰看到有专业户搞大棚种植,利润可观。几经对比盘算,她也决心试一试。
在丈夫的支持下,邱富兰先尝试30多亩,首期投入60多万元。这相当于把一家人几十年的积蓄全部投了下去。这个大胆并且寄托了殷殷希望的决定,却没能让邱富兰第一年就如愿。
就在她的大棚蔬菜准备上市的前几天,一场强台风迅猛而至。
“大棚被掀翻,薄膜四处飘散,本来几天后就可以采摘的蔬菜,全都被泡了。”回忆起那一阵子,邱富兰仍然非常痛心。一年付出的辛勤汗水就这么付之东流,上百万元就这样打了水漂。
成功属于勇敢而有胆识的人。邱富兰就是这样的人。
收拾好心情,她与丈夫商量,这条路还是要继续走。没有钱,就变卖家底,找亲戚借钱,从头再来;不懂的,看书,找专家,找同行,吸收新技术,更新种植模式。边种边学,锲而不舍。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蔬菜瓜果的品种越来越多,产量产值也越来越高,收益是她以前从事传统种植的3至10倍。
“每年的收入都在增加。”邱富兰一说到自己种植的果蔬,总是一脸的自豪和欣慰。她捋起一串辣椒示意记者看,“你看看,这辣椒,个大肉厚,怎么可能不赚钱?”邱富兰说,这个品种的辣椒最高时批发价卖到16元/公斤,还供不应求。“只要掌握了技术,看准了市场 ,赚钱不难。”
自己富起来了,邱富兰不忘当年的困窘,她每年都利用果蔬基地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把自己亲身实践总结出的大棚瓜菜的生产和栽培管理技术与周边妇女、群众共享。在果蔬基地的示范带动下,更多的妇女群众掌握提高了大棚种植技术和科技种植水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致富女能人。
“一起富才是富,形成市场更好做。”邱富兰笑着说,现在做农民真是越来越有希望了。要政策有政策,要技术有技术,自己再加把劲,就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