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8 09:03:50 广西日报

  在贵港市港北、港南、覃塘三区,营业面积1000-5000平方米的供销社超市引人注目,“市县级配送中心-乡镇超市-乡村便民店”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现代经营网络已基本建成。

  从辉煌到没落、从复苏到繁荣,曾经为农村商品流通作出过突出贡献的贵港市供销社,在经过了体制转变时的彷徨和阵痛后,敢作敢为谋发展、大刀阔斧搞改革,其综合业绩在2013年度全区供销系统考核中名列第一。

  贵港市供销社的制胜法宝是什么?近日,记者走现场、访职工、问农户寻求答案,发现其做法非常切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供销社改革转型提出的“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

  “换血”不“卖血”

  盘活资产上项目

  贵港市供销社曾是令人羡慕的“地主”,且地块大都位于繁华的黄金地带。但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导致的政策性亏损,多数都被抵押了出去。其直管的港北、港南和覃塘三区21个基层供销社和市直7个公司拥有的214宗房屋和土地,就有185宗抵押在政府财政或银行。到2007年,28个单位年总收入520万元,支出(不含利息)821万元,亏损301万元。

  不少单位无钱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职工思想不稳定;体制僵化,职工积极性无法调动;果品公司的财产归属纠纷引发了职工和退休人员上访诉求长达17年,曾是全区十大不稳定因素之一……

  “是该大动手术的时候了!”临危受命的市供销社主任黄品清说。很快,一个以项目为支撑的“复活”工程全面启动——利用土地资源兴建农资、日用品网络的配送中心和大型超市等。

  2009年10月,首个“换血手术”在港北区大圩镇进行。当时供销社门店由职工集体承包,经营传统百货,生意清淡,每年4万元的租金经常拖欠。当“门面要收回改造”的消息传出时,职工抵触情绪非常强烈。“促膝谈心,反复沟通,足足做了两个多月的思想工作,才平复职工的情绪。”市供销社副调研员、办公室主任杨济卿说,最后将门面全部打通,重新改造,面积从以前800平方米拓宽到1400平方米,年租金增3倍多。

  统一的标识、亮丽的装修,立即引来当地人围观。农民不用进城也能享受城里一样的购物环境,客源纷至沓来。供销社收入大增且十分稳定,职工生活有了保障。

  大圩镇超市的面世,在业内树起了一个标杆,其他乡镇供销社纷纷改头换面,实现了从传统百货到大型超市的华丽转身。八塘供销社不等机关派人下来指导,职工自己就筹钱将危旧的平房推平,并扩大场地搞成钢筋大棚结构,租金立即倍增。

  记者在港南区桥圩镇皆汇店看到,店里富丽堂皇,商品琳琅满目,顾客熙熙攘攘,一点也不亚于城里的超市。从玉林来租赁该店的梁老板说,开张当天销售额达近30万元。

  在桥圩镇,已使用或新建的建材城、加油站、步行街、超市、家具城等都冠有供销社的标志,已具一定规模。据统计,全市供销社已做成项目43个,年总收入比改造前增长3.4倍。2013年,3个配送中心、21个综合超市为当地群众购物节约成本达600万元之多。

  “唯贤”不“唯亲”

  “组合制度”出绩效

  干事需要能人。机关中85%的人是在供销系统干了10年以上的,他们经历了这个行业的兴衰荣辱。当市场经济的新潮流汹涌而至时,他们措手不及,没信心更没办法:领导埋怨中层水平不高,中层说下属不积极,下属上班看报纸。

  整风先从机关开始。如何整?“组合制度”应运而生。2008年下半年新领导班子到任后决定,全体人员由直属公司、港北、港南、覃塘4个工作组的科长限额“自由组合”,组成“战斗队”下到基层第一线指导工作。

  第一年,两名年轻人纪律散漫、做事不得力,4个组没有一个科长愿意要她们,只好在机关做日常事务,不仅得不到奖励,更重要的是面子全失,到处找人求情,但没有用。3个月的考察期对于她们来说,无异于“洗心革面重做人”的过程。之后她们提出申请,领导考察过关后推荐给4个科长,才被组合进了“战斗队”。

  第二年,另一人文凭较高,但工作消极,组合时落选,顿时感到“压力山大”,但自我反省期间又不敢主动找领导汇报。一个星期后领导找他谈心,他第一句话就说:“再不找我,我就要崩溃了。”领导见其已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为他调整了岗位。从此以后,他做什么事都不讲价钱了,工作非常卖命,如今已成为业务骨干。

  黄品清说:“组合制度的实施,改变了职工等、靠、要的懒散作风,使那些平时工作散漫、只说不干的人有压力;另一方面科长有择人的自主权,增强了团队的责任感,大家都想干事、干实事了。”

  科长和基层供销社主任虽然由领导班子任命,但也并不轻松,他们头上戴着“风险抵押制、能上庸下淘汰制”两道“紧箍”。一是要交风险抵押金,年终根据表现和成绩,确定评比等次并发放年度绩效工资。二是淘汰制,是否当科长或主任,不论资历,看重的是能力,办成事、做好项目就能得到奖励和重用;工作能力差、做不成项目、不团结协作则被淘汰。

  “有一个做了10多年供销社主任的人,因协调能力差、办法少、不敢担当,项目推进受阻而被撤职。后换上一个责任心强、敢于担当的人,不久营业收入大幅提高,队伍面貌也大为改观。”杨济卿说。

  “惠农”不“欺农”

  服务网络遍乡村

  目前春耕时节正是大量用肥之际,港北、港南、覃塘三区的农民只要一个电话,化肥就有人送到家里。近几年,贵港市供销社拓宽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扎根农村、联系农民、点多面广”的优势,努力打造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平台,基本构建了“市县级配送中心-乡镇超市-乡村便民店”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现代经营网络,以连锁超市的全新经营业态服务乡镇及村屯。

  这样的经营业态能为农民带来什么样的便利?4月上旬,记者来到贵港市农资公司覃塘大江农资配送中心,但见6000平方米的大棚里整齐码着两万多吨、200多个品种的化肥,不仅为覃塘区200多个便民店提供货源,还惠及周边宾阳黎塘、横县云表等地的农户。配送中心直接从品牌厂家进货,质量保证,价格公道。

  在覃塘区三里镇供销社,记者看到:不但便民农资超市里堆有化肥和农药,600平方米的仓库里还放着不少农资。该镇供销社副主任杨勇康说:“近段时间订货电话特别多,最多一天有20多个电话。超市送货上门免收运费。”

  离三里镇约五六里地远的隆兴村长岭屯的农资便民店,是三里供销社33个村屯便民农资服务点之一,为屯里200多户村民提供服务。这里堆着适用各种农作物的3种常规肥。店主陈汉伟说:“只要来个电话,不管是凌晨五六时,还是晚上八九时,我们都及时送货过去,不收一分运费。”

  据了解,贵港市供销社农资商品服务体系的5个配送中心可辐射1100多个村屯农家店或服务站,不但供应农资,还送肥到村屯、到田头,农民购肥每吨节约费用五六十元。

编辑:香香  作者:唐正芳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