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2 11:37:22 广西日报

  导读

  工业用地缺口大,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

  玉林市因地制宜学习外地经验,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建设高标准厂房,向“空中”要地,利用低丘缓坡,推工业“上山”,作了有益的探索。

  秋日骄阳似火,当记者一行汗津津走马玉林市各工业园区时,喜人景象不断映入眼帘: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一栋栋房屋整齐划一,昔日不毛之地,而今生机勃勃。有的厂房里机声隆隆,有的厂房尚在虚位以待。

  市委书记王凯有感而言:“玉林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75亩,要实现以较少的土地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必须做到科学用地,节约集约用地。”

  他谈到,丘陵占玉林国土面积的49.4%,低丘缓坡是该市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建标准厂房“借天生地”,利用低丘缓坡土地推进工业“上山”,提高建筑系数和容积率,是解决全市建设用地紧缺最好的选择。

  该市国土资源局领导向记者介绍,至2014年6月底,全市10个工业园区累计节约集约用地约700公顷。“其中容县、兴业两县工业园区成效最为突出,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A “工业房地产”模式建厂房,向“空中”要地

  在容县经济开发区,记者见到,开发区被划分为多个工业小区,楼房建得较为密集,与一般工业园不同的是,这里的厂房大多为3至5层楼房。

  容县县委书记葛国科颇感自豪:“通过‘工业房地产’模式运作,让投资者购买土地后建造高层标准厂房,再由工业企业租赁或购买,实现了政府、开发商、承租企业的三赢。”

  谈到发展“工业房地产”的初衷,葛国科说:“在招商引资中,我们发现一些工业项目投资大,企业融资有困难,而另外一些投资商只想在房地产领域施展拳脚。因此,我们把房产与工业厂房结合起来,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向空中要地。这样既拓宽了房地产的发展领域,又解决了工业厂房建设资金难题。”

  来自深圳的容县殷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辉介绍说,2005年以来,公司先后共投资8000万元,在容县经济开发区殷天工业小区建起占地2.67公顷的标准厂房10栋,建筑总面积5.5万平方米,容积率达到2.06。先后有电子公司、印业公司、鞋面厂、内衣厂、帽袋厂等6家企业入驻,员工达到了2000多人。

  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黄斌接过话茬:“如果这6家企业按常规单独建厂,2.67公顷用地远远办不到。”

  “由于标准厂房全部采用3层以上5层以下的结构,改变了过去单层结构的建筑,建筑容积率提高了2-5倍,相当于一亩土地在空中‘生’出了2-5亩土地,节地效果明显。”容县国土资源局一位工作人员如是介绍。

  那么开发商能否有利可图?李辉坦言:“这种投资收入比较稳定,50年的土地使用权,按现在厂房每平方米租金8元的价格,8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

  记者了解到,入驻标准厂房最受企业欢迎。“以往投资一个工业项目,从办批文要地皮到建厂房,一般需要一两年时间及大量资金、人力。”容县晶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超说,“现在租现成厂房办厂,可以减少一半投资,不但降低了投资风险,还大大节约了时间。从运来机器设备到开工,最多也就一个多月时间。”

  目前,容县“工业房地产”用地面积已达100公顷,占开发区建成面积的60%,占全县工业用地总面积的23%。通过政府、企业、个人三种投资模式,累计建成高标准厂房110万平方米。容县经济开发区共引进141家企业入园,其中有52家企业通过租赁标准厂房落户。开发区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达到1.4以上,建筑密度达到3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强度达到每公顷2500万元以上,累计节约土地50多公顷。2014年上半年,园区企业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了65亿元的工业总产值,每公顷产出强度达到3250万元以上。

  B 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土地,推工业“上山”

  位于324国道的兴业县大平山机械产业园,公路两旁挖掘机忙个不停,运土车来回奔波,沿路一个个山头斜坡被推平,新平整的土地如同黄色地毯分布在公路两侧,一些新建的厂房拔地而起,引人注目。

  据介绍,大平山工业园总规划面积近万亩,将全部利用山上闲荒地,目前已开发征用110多公顷,“不占用一分耕地”。

  2012年8月,国土资源部批准梧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为第一批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兴业县名列其中。

  为了做好这一试点工作,县委、县政府将之列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并与有关部门、园区所在镇签订责任状。同时制订出台了项目产业政策和项目准入条件,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做到边开发边引资、边开发边投资。

  2012年当年,兴业县就完成低丘缓坡地转用、征收报批55.33公顷,报批率达100%,目前已全部完成征收。通过实施低丘缓坡试点,至今该县共获得了279.35公顷专项用地指标,解决了广西利维重工有限公司、玉林市致正食品有限公司、广西兴业宏图电车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急需项目用地。

  推进工业“上山”战略不仅避免了与民争地的矛盾,还盘活了山上荒地,村民受益匪浅。仅已开发征用的110多公顷低丘缓坡地,就给附近的村民带来土地出让金6000余万元。

  大苏村村民钟左的话里不无得意:“我们村约有600亩山上闲荒地,多年来这些山头一直荒着,没想到被征用得到了2000多万元补偿金。我一家四口分到了近10万元,投入养猪业后,去年赚到了20万元。”

  据大苏村干部介绍,随着园区企业的陆续开工,越来越多的村民进入企业上班,目前大苏村有500多人成了园区的“上班族”,人均月收入超过2000元。

  工业“上山”战略还促进了大平山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1.9亿元,建成标准厂房3万多平方米,已有三一重工集团等50多家企业“上山”入驻。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耕保处陈书荣谈到,容县、兴业两县的具体实践,创新了广西保障发展用地和保护资源的新模式,既坚守了耕地红线,又破解了土地供需矛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国土资源支撑,经验值得总结,做法值得推广。

编辑:spring  作者: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李烈干 李广军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