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4 22:17:17 《当代广西》2020年第9期、中国社会科学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不仅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方面显著优势,而且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应当从以下三个维度深刻把握其内涵要求。

  一、从政治高度牢牢把握内涵的原则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的两个全新论断。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的政治原则和根本保证。

  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则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从党史国史来看,在建党98年、新中国成立70年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确立和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党史国史是最好的教材,实践是衡量制度优劣的试金石。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充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合中国的制度。要在新时代解决新的制度问题和继续展现其显著优势,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原则,这是中国之治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特色,是方向性的问题,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国家治理一定要有正确的方向。完善国家治理是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共同追求,但是不同国家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制度形态和方式方法是有差别的。对于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几次伟大飞跃的中华民族来说,国家治理应该走自己的路,也确实走出了自己的路。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根本方向,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在这一根本原则方向的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意义上,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正确方向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从理论深度精准把握内涵的核心要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初心与使命担当。因此,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有着具体的深刻的内涵要求。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需要从四个维度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要求。

  要从党、国家和民生三个层面把握内涵。在党的层面,就是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国家层面,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的制度安排与治理实践,把社会能够承担的职能交给社会,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民生层面,就是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要从人民为中心层面把握内涵。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既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又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因此,在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就是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通过各种制度安排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让人民可以参与、分享发展成果;要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坐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要从国家治理层面把握内涵。治理与管理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治理更加注重人民本位,更加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因此,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见制度,更要见人。在价值取向上,要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根本,不断丰富民主形式;要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努力增进人民福祉。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综合作用,其中政府在维护秩序、化解风险、处理危机等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功能,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作用也要充分重视起来。在人民群众参与治理的过程,既是提高人民群众治理能力的过程,又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要从彰显中国制度优势层面把握内涵。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条主线。在新时代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的巨大效能,就是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从而切实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从实践向度扎实推进内涵的落实

  在新时代有序有效地推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决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既需要饱满的革命热情,更需要科学的智慧。重要的是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拿出新办法新举措有效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新时代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就是要满足新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革除不相适应的部分;就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价值层面,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奋斗目标,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建设路径层面,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活动规范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在重要保障层面,要在党的领导下,多举措多方式多途径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要以改革为动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和健康获得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政府治理、企业创新、行业发展、公众生活各方面。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要用制度巩固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的成果。制度是定国安邦的根本,是成就伟业的保障。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用制度建设巩固改革成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就是审时度势全面促进中国反贫困战略的转换。当然,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主要是缓解和缩小城乡差距,其根本在于基本制度的建立,其中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长效机制的核心。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的根本保证。在宏观上,就是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切实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微观上,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实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统一。同时,把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全面体现到各方面制度安排之中,突出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

  (作者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办主任、研究员)

  作者简介

  姓名:何成学 工作单位: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办

  职务: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办主任 职称:研究员

编辑:莫晓遥  作者:何成学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