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4 10:48:27 广西日报 2020-03-10

  张卫华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在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要抓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精准有序扎实推动复工复产,实现人财物有序流动、产供销有机衔接、内外贸有效贯通,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为我们扎实做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关键是要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坚持防疫和发展“一盘棋”“两手抓”,瞄准疫情影响最突出的领域,聚焦企业复工复产最急需破解的难题,通盘考虑,精准施策,全力以赴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切实提高复工复产的整体效益和水平,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造条件。

  突出精准有力施策

  引导人财物有序流动

  受疫情影响,当前资金周转压力大、职工返岗困难、物流运输和综合配套跟不上,成为企业复工复产的“拦路虎”。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实现人财物有序流动,不能采取“一刀切”做法,必须做到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靶向发力。

  引导人员安全有序流动。持续做好安全知识宣传工作,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切实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督促企业严格做好员工吃、住、行、车间管理等环节防疫工作,保证员工拥有安全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着力破解劳动力“不敢出”问题。坚持全国“一盘棋”,建立紧密对接工作机制,强化农民工流入、流出地的政策协同、工作联动,继续采取“点对点”“一对一”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让员工尽快安全有序返岗复工,着力破解劳动力“两头堵”的问题。鼓励和动员暂时无法外出的务工人员就近就地就业,有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产业基地和扶贫车间复工复产,积极吸纳当地群众就业,着力破解劳动力“务工难”问题。

  促进物资运输畅通高效。物资运输,交通先行。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低风险地区全面取消道路通行限制,恢复正常交通运输秩序,确保物资运输全程“零障碍”;中高风险地区要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优化细化交通管控措施,监督和解决违规封路(桥)、断路(桥)现象,尤其要注意打通乡村交通道路“微循环”,畅通产品运输的“生命线”。建立跨区域通行政策互认互通机制,实现“一证到底”“一检多认”,保障物资运输网络不断、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堵、煤电油气运等供应不停,确保企业原材料进得来、产品出得去。

  确保资金保障有力有效。全面落实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抓好已经出台的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助企惠企政策落实,确保尽快落实到企业,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的支持力度,瞄准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困难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让困难企业安全渡过“寒冬”,对冲不利影响。落实好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通过增加信贷总量投放、提供专项信贷额度、发放优惠利率贷款等多种精准有力的支持方式,尽最大努力满足企业复工复产的流动性需求;合理调整和优化企业还款付息安排,加大贷款展期、续贷力度,适当减免小微企业贷款利息,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

  疏通上下游产业链

  促进产供销有机衔接

  复工复产绝不是一个企业的战斗。产业链环环相扣,产供销层层衔接,区域之间相互交织,一个环节阻滞,一个地区慢拍,上下游企业都无法正常运转。产业整体效益取决于“木桶”上最薄弱的那块“短板”。当前,稳定经济增长基本面,核心是要稳定产业链,而稳定产业链关键在于稳定物流供应链和生产链。因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清除痛点、疏通堵点、解决难点,加快推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聚焦主要矛盾抓“重点”。在安全保障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推动大型企业、龙头企业、国有企业率先复产开工,建立重点企业复工开工情况台账,对未复工开工企业实行“一企一案”跟踪服务。疏通中小微企业“毛细血管”协同复工,支持为龙头骨干企业配套的中小微企业优先复工,鼓励龙头企业复工后把订单派给配套的中小微企业,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稳定生产。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复工复产政策,确保产业链各环节合理匹配、贯通运行。

  千方百计补“断点”。产业链协同复产出现“中梗阻”,必然会造成前端产能过剩商品滞销,后端产能受限成本上涨,导致“企业复工率提高、产业效益上不来”的尴尬局面。为此,必须全面梳理产业链,摸清未复工的“断点”企业,制定可替代企业清单,有针对性地推进“断点”企业“应复尽复”“应达尽达”。认真梳理重点产业链全景图,通过建立“链长制”,精准疏通产业链上下游。

  想方设法找“卖点”。把复工复产与市场需求有机衔接起来,支持企业瞄准市场新变化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在紧密对接产供销中寻求产品“卖点”,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不遗余力除“风险点”。充分运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做好生产协同和风险预警,对企业复工率、到岗率、开工率等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对可能停产断供的关键环节企业,提前组织柔性转产和产能共享。依托互联网平台,面向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复工管理、防疫培训、招工用工、财税支持等精准有力服务,支持企业抓紧复工复产,促进生产经营活动早日步入正常轨道。

  紧密对接全球供应链

  推动内外贸有效贯通

  疫情导致对外经贸人员往来暂时停滞,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短期冲击,长期则可能影响制造业产能全球转移。加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尽快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确保内外贸有效贯通,不仅有利于巩固我国产业链优势,也有利于稳定国际供应链。

  强信心稳预期。作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中国推动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重回正轨,既能增强世界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也可为全球经济注入希望和动力。必须继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外商投资法,加强与经贸伙伴沟通协调,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工具,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让全球制造业企业安心。

  优服务稳产能。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外资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复产复工,帮助外贸企业解决接单难、履约难、国际物流不畅、贸易壁垒增多等突出问题,全力化解产业链外迁风险。继续抓好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和投资进度。简化对外投资核准管理程序,加快实行对外投资备案(核准)无纸化管理,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

  拓市场稳份额。以“一带一路”为重要支撑,全面开拓国际市场,稳妥有序推进共建重大项目。把国内市场体系建设和国际市场开拓结合起来,发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的带动作用,建设完善内外相互联动、要素有序流动、规则有效对接的贯通国内外的大市场。设立海外疫情应对快速反应机制,协调支持行业中介组织、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联络服务平台为境外中资企业做好协调服务。

  (作者为广西宏观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师)

编辑:莫晓遥  作者: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