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芬夫妇在喂蚕宝宝 米儒聪摄
丈夫和妻子都是聋哑人,他们与邻里乡亲沟通困难,家住大石山区,资源溃乏。多年来,他们没有哭穷,没有唉声叹气,而是用毅力和勤劳,改变现状,种桑养蚕,脱贫增收,创造幸福生活。
他们,是广西凌云县加尤镇磨贤村的刘正芬、杨巧夫妇。今年43岁的刘正芬,先天聋哑,出生在“九分石头一分地”的大石山区磨贤村西必屯,是精准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踏实肯干的刘正芬干起活来从不含糊,家里地里都是一把好手。
17年前,刘正芬和邻村同是聋哑人的杨巧经人介绍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踏入婚姻殿堂,从此两个残疾人携手同心,开始寻找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之路。他想方设法挣钱养家,杨巧则勤劳持家,日子过得平静安稳,随后儿女相继出生,压力倍增,这也激发了他们的干劲儿。
“磨贤村很早就有人种桑养蚕,刘正芬是一个勤快的人,几年前他也开始种桑养蚕。家庭支出仅靠卖蚕茧所得,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多年来,因为蚕房、技术受限,种养没有形成规模,勉强能维持家庭开支。前几年,他向亲戚、邻里借了钱起了现在的两层砖混房,他们住在一楼,二楼则养蚕,过上了与蚕‘同居’的日子,经过养蚕技术人员的指导和他多年的经验,去年他扩大了养蚕规模,收入过万”。磨贤村村支书谭远昌介绍说,目前,刘正芬有三个孩子,都很健康,乖巧懂事,大女儿在百色卫校读书,现在在凌云县人民医院实习,小女儿和儿子在读初三和六年级,学习成绩不错。还要赡养年迈多病的双亲,他母亲身体不好,长年卧病在床需要照料,压力很大。
从建蚕房,种桑树,养蚕如何消毒,如何防虫,如何防病,养小蚕要注意什么,比起别人,刘正芬的种桑养蚕之路充满了坎坷。“刘正芬夫妻俩都是聋哑人,沟通起来很困难,但是他头脑灵活,爱学习,好钻研,语言无法沟通的,就到别人家去实地看,现场学,村里人也都乐于帮助他,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的蚕养得越来越好。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农忙干农活,农闲时,别人看他做工踏实,都喜欢喊他去帮打零工。不等、不靠,自立更生,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难能可贵。他的劲头很足,今年他肯定可以脱贫出列。”驻磨贤村“第一书记”黎丁菱补充说。
据了解,刘正芬今年已成功养了2批蚕,每批4.5张,每张蚕茧120斤,每张三千多元,卖茧收入已超过三万元。他听不到,不会讲话,但是逢人见面,他都喜欢竖起大拇指,这就是他自我激励的方式吧。(米儒聪)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凌云县:“新时代讲习快车”开进百姓心窝里
今年以来,凌云县委精心组织了100多场(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习所(以下简称“新时代讲习快车”)进基层活动,先后深入基层农村、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为群众送去理论宣传、技术培训等各类实用服务,实现了乡镇农村全覆盖,受到百姓的热情欢迎和普遍 【详细】
黄品优率队赴凌云县调研村级集体经济
2018年6月10-15日,广西县域科学发展促进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品优,县促会特聘专家、广西专家百人团副团长、副研究员洪玮,县促会副秘书长兼规划调研室主任罗往等一行9人组成调研组,赴凌云县实地考察调研村级集体经济。 【详细】
凌云县:举办2018年牛心李管护现场培训会暨第二届牛心李擂台赛
2018年6月11日,凌云县2018年牛心李管护现场培训会暨第二届牛心李擂台赛在逻楼镇敏村弄林屯进行。凌云县政协主席岑景蔚,政协副处级干部苏加强参加了活动。 【详细】
广西县促会到凌云县沙里瑶族乡调研集体经济
2018年6月11日,广西县域科学发展促进会一行到凌云县沙里瑶族乡实地走访了浪伏村、那伏村、龙化村、弄谷村。深入了解该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现状、“三资”的管理、产业发展规划、收入来源、村民合作社运行等基本情况。分别在各村村部召开调研座谈会,切实掌握和探讨在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