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勤快、身体越好,人越懒惰、越容易得病。经常编几个竹筐,不但能增加收入补贴家用,还能活动手脚,心情也能舒畅不少……。”平桂区大平瑶族乡古那村思红组的陀敬柏经常这样说。
今年5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陀敬柏,自15岁那年就跟家里人学习竹筐编织手艺,一编就是40年。虽然靠这个手艺不能实现大富大贵,但在他眼里,这门传统手艺却不能丢。忙完农活后的陀敬柏,常常拿起柴刀破竹成条,娴熟地编织着竹筐、箩筐等竹艺品。
提起竹筐编织手艺活,陀敬柏如数家珍:“现在市场上的成品编织器具比较多,自己的传统编织手艺挣不了多少钱,但是坚持下去的理由只有一个‘既补贴家用又锻炼身体’。”他还说,谁有需要,他就帮谁编织。
“过去家里条件不好,这几年通过扶贫干部的帮扶,交通方便了,住房安全了,老两口身体也好了,家里也养有鸡,种有玉米、水稻,孩子也都在外务工,生活越来越好了……。”说起脱贫攻坚以来的变化,陀敬柏侃侃而谈。
“这些年,党和政府给我们送政策、送温暖、送技术,儿女在外有稳定工作,家里的收入也稳定,生活条件得到大大改善,我们很满足了。现在我觉得,陀敬柏能多动一下就多动一下,靠自己勤劳双手去脱贫致富才是最幸福的。”53岁的妻子赖水珍对陀敬柏的做法表示十分支持和理解。
“不等不要,靠自己,日子越过越红火,用老手艺编织美好新生活。”陀敬柏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他用勤劳双手编织的不仅仅是各种农用筐具,还向乡亲们传递了勤劳致富的正能量,更编织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桂区:“土瑶村”文艺汇演助力脱贫攻坚
9月3日,平桂区鹅塘镇明梅村举办“瑶舞团汇报演出”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枝周,区领导赖春忠、甘羚、魏少忠、陈蔚观看演出。 当天晚上,明梅村热闹非凡,周边的村民聚在一起观看瑶舞团汇报演 【详细】
平桂区:加快打造千亿元产业
今年,平桂区按照“稳字当头、守住底线、全力东融、开创新局”的工作思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稳定经济增长,面向大湾区加快打造黄金珠宝产业和大数据产业两大千亿元产业。 【详细】
平桂区:聚焦党建引领助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详细】
平桂区:全力东融稳增长
今年来,平桂区按照“稳字当头、守住底线、全力东融、开创新局”的工作思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稳经济增长。 【详细】
喜讯!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龙井村等22个村获公布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笔者从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获悉,文旅部和国家发改委按照《“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的建立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要求,近日联合公布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龙井村等22个村在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