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4日 来源:防城港市委党校课题组 作者:谢云/执笔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抓党建促兴边富民是实现边境地区固边睦边兴边安边护边稳边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边境地区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边疆稳定的战略部署和巩固边境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十分重视边疆治理工作,并对推进兴边富民提出了重要要求。当前,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自治区党委鹿心社书记在全区兴边富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查研究的部署和自治区党委组部《关于开展抓党建促兴边富民蹲点调研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着力抓好“党建+兴边富民”工作,全面掌握我市边境地区党建促兴边富民基本情况,找准防城港抓党建促兴边富民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突出重点,创新举措,打造边境“党建+兴边富民”新品牌,形成新合力,推动我市边境党建促兴边富民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作出应有的贡献。近日,我部成立了专题研究课题组,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研讨、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在全市边境地区进行了专题调研。现结合工作实际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边境地区基本情况

  防城港市地处广西北部湾之滨,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海陆边境线的交接点,与越南最大特区芒街仅一河之隔,大陆海岸线584公里,陆地边境线230公里,拥有5个国家一类口岸和5个边民互市贸易区(点),2018年通关流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为我国陆海边境口岸之最。全市四个县(市、区)中,东兴市、防城区与越南广宁省芒街市、平辽县、广河县和海宁县接壤。全市共有边境乡镇5个、边境村(含农村社区)88个 [1] ,户籍人口约24.5万人,共设置基层党组织177个 [2] ,边境村党员3471名 [3] 。其中,2016-2018年新发展党员187名,占总数的0.3%;从性别结构上看,男、女党员分别为3028名和713名,分别占总数的89.9%和20.1%;从年龄结构上看,60岁以上、46-59岁、36-45、35岁以下的分别为1577名、771名、716名和677名,分别占总数的42.2%、20.6%、19.1%和18.1%;从学历上看,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的分别为1765名、1248名和728名,分别占总数的47.2%、33.4%和19.6%;全市边民中外出务工经商人数为30402人(含党员607人),留守乡村人数为205026人(含党员3134人)。88个边境村中,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2个、深度贫困村1个、贫困人口1.2万人,其中已有7个贫困村、5408人实现了脱贫摘帽,正走在致富路上。

  (二)抓党建促兴边富民开展情况

  自2000年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以来,防城港始终把兴边富民行动作为发展边疆经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防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要事来抓,有力推进了边境建设。20年来,在国家兴边富民行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强党建抓基础,于2000—2015年间,共开展了四次边境建设大会战,共投入资金 37.9亿元,实施项目79361个,实现了边境地区乡村“八通”、群众“八有”的大会战目标 [4] ,解决了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薄弱涣散以及边境村屯交通、安全饮用水、茅草房改造等基础设施落后的突出问题,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络),彻底改善了边境地区边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使边境地区党建、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显著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如边贸)发展迅速,同时也推动了沿边开发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促进了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睦邻友好良好局面的形成。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以来,防城港高度重视边境地区的发展稳定和强基固边兴边富民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将建设祖国南疆安全稳定屏障与兴边富民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以实施“先锋先行”党建工程为引领,在加强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实施“书记创新工程”,持续发力夯实边境基层党组织基础

  坚持不懈抓基层,久久为功打基础。以创新实施了村级组织建设“六统强基工程”、乡镇“五化十有”规范化建设、“先锋先行”党建工程等“书记创新工程”为契机,系统性的推进边境乡村基层党组织基础建设。一是以“六统强基工程”为契机推进边境村阵地建设。从2010年开始,以市委大力实施了“书记工程”村级组织建设“六统强基工程”为契机,先后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88个村中开展村级阵地“16有”建设,着力夯实边境村党建基础。目前,全市边境村中除1个活动场所未达到300平方米外,其余87个全部达到300平方米以上。二是以乡镇“五化十有”规范化建设为契机推进边境乡镇阵地建设。从2012年起,以市委大力实施“书记工程”乡镇“五化”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在5个边境乡镇开展乡镇阵地“十有”建设,确保各乡镇办公用房总使用面积要达4000㎡以上。三是以“先锋先行”党建工程为契机强化边境乡村党建保障。从2016年起,以市委大力实施“书记工程”“先锋先行”党建工程为契机,不断加强边境乡村党建工作保障。在乡镇党建工作力量上,要求普遍达到3人以上,要明确1名副书记分管党建工作,配齐组织委员、组织员、组织干事,组织委员兼管工作不能超过3项。在村级运转经费上,建立健全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制度、党内关爱制度村干部待遇持续增长制度,目前,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待遇不低于2100元/月,一肩挑不低于待遇2300元/月,副职和委员待遇不低于1800元/月,全面完成了自治区关于村级运转经费不低于9万的目标要求。四是紧扣沿边实际,着力打造“堡垒固边”党建长廊特色党建品牌。以“先锋先行”党建工程为引领,对东兴镇竹山村至峒中镇峒中村的边境一线3镇19村,进行重点建设,着力打造边境党建示范长廊。如江那村、里火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边贸业,建立边贸服务队;滩散村党支部引导边民、学生,联合驻地军警经常性开展界碑保护行动等。

  (二)实施“活力提升”工程,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坚持强示范、提服务、创先进、补短板,不断激发边境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创新推行乡镇“一站三中心”运行模式,强化边境乡镇的服务能力。整合5个边境乡镇七站八所的人、财、物资源,统一设立“一站三中心”,将乡镇所有窗口单位和服务事项统一纳入“一站三中心”集中办公,并实行一窗口受理、一单式告知、一条龙联审、一网式服务、一次性办结、一卡通发放的“6个1”服务群众新标准,群众办事由原来20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有效提升了乡镇工作的效能。二是深化拓展村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强化对边境村党组织的能力水平。在推进全市农村党组织的“星级化”建设中,加大对边境村党组织的倾斜,先后30个边境村被推荐评定为三星级以上基层党组织,分别占全市星级村总数、边境村总数的31.6%和34.1% 。为了进一步促进边境村党组织提档晋级,还创新实施了动态化管理,在边境村中选择10个作为五星级培育对象、12个作为四星级培育对象、37个作为三星级培育对象,对照星级村申报条件和评分标准查找差距,强基础、补短板,与同类星级村同创建、同考核、同规范,进行高质量、有针对性的跟踪培育,为下一年评星定级申报工作夯实基础。三是深化拓展农村党员“积分化”管理,激发边境村党员干部参与创先争优的激情。全面推行党员积分化管理,抓实党员参加积分化管理所获得的积分实际应用,通过根据党员所获积分,在村内评选先进党员户、星级党员等,将积分结果和个人荣誉挂钩;优先选派积分较高的农村党员进行重点培养,吸引进村“两委”后备力量进行培养,将积分结果与政治待遇挂钩。推行“党员惠购超市”,党员根据积分多少享受相应折扣,将积分结果与物质激励挂钩等,较好激发农村党员参与积分化管理的内生动力。我市积分结果三挂钩经验做法相继在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内参和中国改革报刊登。

  (三)实施“固垒选育”工程,加强边境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我们把选好配强班子队伍,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为加强边境地区党建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一是结合乡村换届,促进优秀人才向边境地区聚集。结合2016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先后选拔了7名有多年的乡镇工作经历、熟悉乡镇情况、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5个边境乡镇党政正职,占了总数了70%;并注重选拨“三类人员”、专业技术干部和本乡本土“老乡镇”进入边境乡镇领导班子,强化边境乡镇的人才队伍建设。以2017年村级“两委”换届为契机,创新“预审”机制,切实将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的农村党员选进“两委”班子,新一届边境村“两委”班子成员文化结构、政治素质、管理能力明显改善。其中,选拔46名致富带头人、返乡农民工当选边境村党组织书记,占总数的52.3%。今年来,我们又采取村对标自查、乡全面排查、县重点核查,对现任边境村党组织书记的履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对6名工作积极性不高、履职能力弱的村级干部进行约谈,督促整改提高,确保村级干部能力素质过硬。二是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导向,大力提拔使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对在兴边富民、脱贫攻坚、征地搬迁等基层一线工作中表现优异、群众认可、条件成熟的干部,不拘于年龄、学历等条件限制,近年来,我们共提拔重用干部90多人。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增加干部基层工作经历、增强服务群众能力。2018年,我市向5个边境乡镇、88个边境村选派“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181名、第一书记13名。今年,选派40名优秀中青年干部、30名“青苗”人才到里火、峒中等口岸建设一线,参与口岸建设、征地拆迁等工作,让干部在多岗位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三是着力开展能力素质培训,加强边境乡村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市级示范、县级主体的原则,组织开展边境乡村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培训。乡镇干部队伍方面。今年已经按照自治区的要求,完成了乡镇全体干部的业务培训。村“两委”干部方面。2016年以来,按照每年集中轮训一次的要求,市县两级统筹开展。其中,市级先后举办外出轮训5次,带领村党组织书记200多人次到浙江、江苏、成都等发达地区进行对标学习。在农村党员方面。2016年以来,我市充分借助农村党员大培训这一平台,除卧病在床、外出务工的外,3400名党员圆满完成每年基层党员干部培训任务,约占边境农村党员的91%。四是注重开展主题教育,坚持选树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近年来,先后在边境乡村组织开展了“反走私见行动,守法纪作表率”“正风气、守清廉、树形象” “三亮三比三评”等主题活动,涌现出一批先进党组织和党员,先后有1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40多名党员分别获得全国、全区、市级先进表彰,其中,那良镇滩散村党支部、“爱国戍边”模范陆兰军成为中央表彰的典型。

  (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确保社会事业有人干

  我们实施引进培育人才工程,努力解决人才紧缺的需求。一是精准引进刚性人才。优化引才模式,由以往“撒胡椒面”式引才向精准定点引才转变。近年来,通过免笔试直接面试获得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编外控制数招聘、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边境地区急需紧缺人才、专业技术人才2830多名。二是多向引进弹性人才。围绕产业发展需要,采取双向兼挂职、联合聘用、技术入股等弹性更强的办法,在卫生、食品加工、边境贸易、水产畜牧等领域引进了一大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应的人才。三是高端引进柔性人才。深入实施政校企合作战略,连续7年开展“百名博士防城港行”活动,柔性引进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100多所知名高校600多名教授、博士硕士生与我市边境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项目合作,建立11个实践基地、合作平台,共同推动20多项科研成果转化。如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科技小院”,助力农业新品研发推广;持续推动桂人堂、国茗、中港高科等金花茶企业与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院校共建科研平台,推进金花茶产品的研发和上市,实现了企校地三方共赢。四是打造名师名医工程。以“名师名医带徒”的方式,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教师带领年轻同志实现目标化培养,实现边境地区保健升学率实现不断攀升。

  (五)强化社会综合治理,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我们全面加强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创建,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边境社会环境。一是深化拓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边境乡村的执政基础。以着力抓实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为重点,大力推进边境村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根据边境村的实际情况,选择了12个工作先进村或三星级以上村,与12个软弱涣散边境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制定结对共建措施,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共同落实集中整顿任务。经过努力,今年成功侦破了东兴市关某某组织人员拦路设卡收取走私车辆“过路费”案件,其中涉及村干部1名、2名党员、50余名生产队长参与其中,有效的肃清了社会风气、巩固了边境乡村的执政基础。我市《五个强化建强扫黑除恶坚强堡垒》作为经验典型,在自治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简报上刊登。二是开展“一村一警”提升人民安全感。2014年以来,着力开展“一村一警”活动,精心挑选出优秀民警组成“一村一警”工作队伍,进驻到全市所有行政村特别是边境村,并挂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全程参与当地服务群众、社会管理等各项事务。目前,全市已有近200名民警进驻88个边境村,有效的维护了社会治安,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三是加强与越南北部市、县党际交流。东兴市委与越南芒街市签订友好地方组织交流机制协议、年度交流内容备忘录,明确两市各级各部门交流事项,每年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双方高层定期举行工作会晤,开设党际交流热线,通报有关信息。两市市直单位、群团组织定期开展交流合作,联合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开通警务合作“绿色通道”,成立中越(东兴—芒街)商事纠纷特别巡回法庭,创建中越首个“1369生命直通车”跨国医疗救助品牌,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口岸党建示范圈”,创建边民互市商圈党建一体化,提升互市商圈服务能力,有力助推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四是边境乡村与越南边境村屯结对促进友好交流。防城区峒中镇与越南平辽县同文社、横模社缔结友好镇社,8个边境村与越南芒街市海山社保肯村、海河县广德社板速村等缔结友好村,在扩大边境贸易、打击边境犯罪、推动文化睦邻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边境跨国治安案件逐年下降,边贸和文化旅游收入则大幅增长,促进了中越边民友好往来,边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不断增强。

  三、存在问题

  总的来看,近年来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够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边疆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强,聚合民心民意作用不明显。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仅按部就班抓社会综合治理、调解民众纠纷等日常工作,忽视基层党组织建设,甚至搞形式主义,基层党组织涣散;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差,难以聚合民心;部分基层党组书记偏重自身利益和宗族利益,甚至有的依仗宗族势力搞亲亲疏疏,办事不公正,处事不公道,本地外姓群众、人口较少姓氏族群有怨气、不服气,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发展党员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入党积极分子缺乏“源头活水”,选人育人渠道受到限制,造成发展对象不足;少数党组织对发展党员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硬性规定和考核指标,投入精力不够,宏观指导不力,针对性不强,督查指导落实不到位。

  (二)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不高,推动沿边开发开放效果欠佳。边境地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偏低。以东兴市党组织书记年龄结构为例,东兴市共有3个边境镇41个边境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7.5岁,其中60岁以上的8人,占19.5%,40岁以下才10个,占24.4%。而在全市3471名边境村党员中,初中学历以一下的1765名,占总数50.8;大专以上的728,仅占21%;60岁以上的有1577人,占总数的45.4%,35岁以下的677,仅占19.5%。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边境地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在推动工作上的自身短板也将逐渐凸显。

  (三)基层法治化程度较低,实现依法治边任重道远。部分基层党组织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薄弱,党务、政务、村务决策不公开,执行农村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议事听证制度不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缓慢。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不学法、不守法、不用法的现象较为普遍,习惯用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处理当前复杂的社会问题,容易引发边境、民族地区不稳定因素。甚至有的基层干部在发放征地拆迁款、低保、危房改造资金等方面出现违纪违法现象。同时,边境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走私、贩毒、偷渡等各类违法犯罪案件多发,一些边境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往往受利益驱动参与走私等活动,部分基层干部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的还参与到走私等违法活动中。在今年侦破的东兴市关某某案中,就涉及了5个村屯,50个村民小组、数千名村民。

  (四)干部交流渠道不畅通、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东兴市、防城区机关干部老龄化等问题较为突出,加上机构合并重组等原因,整体行政编制数进一步削减,行政编制一直处于饱和状态,机关单位难以通过招录方式引进新鲜血液。由于事业单位调任到机关单位受诸多条件限制,符合岗位工作需要的事业单位人员无法进入公务员队伍。选派机关单位公务员到事业单位、国企进行任职后,会失去其原公务员身份,此类人员如想再回到公务员队伍,需要走调任程序且有年龄限制,不利用干部的交流。干部职工承担的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和稳边兴边富边等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压力较大,未能享受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津贴(补贴)等,工资待遇低于其他省份的同类城市,付出与待遇反差鲜明,长期以往不利于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推动边境长足发展。2012年,自治区把防城港市列入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市,因实行“评聘结合”,部分专业技术人才虽然在各方面都具备了评审中、高级职称条件,但受单位岗位数限制,符合条件申报评审中、高级职称的人才不能申报。虽然由财政兑现“评上未聘”专业技术人才的工资问题,但治标不治本,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难,发展存在瓶颈,导致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大部分是教育、卫生系统。

  四、原因分析

  边境地区农村基层有其自身的特点,总结其存在的相关问题,经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艰巨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虽然我市能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但是部分基层党组织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到位,还没有真正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持续用力,常抓不懈。少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没能下大力气、下足功夫去研究落实党建工作,对抓党建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没有真正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不抓党建是失职”的理念。同时,对基层党建工作者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调动基层抓党建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措施不够得力。虽然我市能够认真落实全国、自治区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自治区党委有关部署,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但是部分基层党组织措施不够得力,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班子成员年龄结构整体偏大、文化结构整体偏低,致富带头人少,发展党员的力度还不够。对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的培训管理力度还不够大,致使有的政策不熟、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工作成效不明显。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乃至村干部的措施不得力。考评指标体系设置不科学,存在“一刀切”问题,没有对边境地区基层党建的特殊性作差别化考评;考评标准细化不够,使得考评的标准又无法量化;考评方法单一,注重年度一次性考核,忽略日常动态考察,并且存在“走形式、图过场”的现象;考评结果运用不够,没有体现出奖优罚劣,考评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没有发挥。

  (三)基层党组织吸引力不足。尽管近年来边境地区农村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村“两委”干部待遇也在逐渐提高,但是仍然无法和城市相提并论,而且随着近几年来基层任务越来越重,工作压力过大成为了最后一根稻草,本地培养起来的大、中专生、技校生等素质相对较高的年轻人不愿意回到农村发展,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导致基层难以留住本土人才。

  (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力度不大。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民主意识不足,一些基层组织出现“一言堂”、“一手包”现象,村务党务公开不透明,民主集中不明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缺乏;少数群众民主意识淡薄,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主动放弃民主权利的行使。同时,由于法治宣传教育不够,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以及群众法治意识淡薄、法治观念不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力度还不够,扫黑除恶行动有待进一步深入,清除宗教势力、宗族势力、传销组织等影响。

  (五)干部选拔任用渠道不宽,人才引进难、流失快。部分领导干部使用管理政策与边疆地区当前发展需要不相匹配,如:受自治区2014年出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调任实施办法》的影响,有的公务员身份的领导干部无法调任回到公务员队伍,进而影响基层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交流使用,事业单位活力难以得到激发。近年来,随着各项行政职能的下放,但是没有真正做到人随事走、费随事转,基层单位需要承担的业务量不断增加,但是在机构编制、职数配备等方面却没有得到相应增加。受城市综合环境吸引力不强、人才评定职称困难、待遇偏低等影响,人才开发、引进和储备不足,导致吸引人才、引进人才比较困难,专业人才外流。

  五、对策建议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边境地区基层党建工作,要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结合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建强队伍、夯实基础、创新举措,切实增强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维护边疆稳固、促进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突出边境地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巩固党在边境地区的执政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着力点是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魂,推动边境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应该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引领作用。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科学理论武装基层党员干部的头脑,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等方面发挥表率带头作用、组织推动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发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要强化倒逼机制,持续不移的开展软弱涣散边境村整顿工作,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村级党组织的整顿工作,使整顿提升工作常态化。二是强化维护边境和谐稳定职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和“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切实抓好维护边境稳定工作。三是强化推动边境地区发展职责。贯彻落实国家沿边开发开放战略,切实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把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党的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四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弘扬法治精神,坚持正面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教育引导群众遇事找法、用法维权、遵法守法。加强党员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自身法治意识,强化法治思维。

  (二)强化边境地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促进边境地区稳定和谐

  服务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根,加强和改进边境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把服务好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核心任务和党员干部的基本职责。一是结合特色抓载体。要充分考虑民俗、民生、民情等边境地区情况,从实际除非,着力打造促进边境稳固、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特色服务载体。比如,我市坚持在民族聚集地区,利用民族语言、民族节日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工作重大部署,着力打造京族哈节、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等凝聚边境群众和带动边境民俗旅游的民俗节日品牌。二是搭建便民惠民服务平台。针对边境地区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民群众离镇驻地较远,农民办事不方便等实际,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最多跑一次”服务群众零距离。三是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坚持推动资源向基层下沉,服务往基层倾斜,建立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筹集为辅的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整合各级各部门的资源,在项目、资金、物资、人才等方面给予边境地区基层更多倾斜、照顾、支持,确保基层党组织更好履行服务职责。

  (三)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强化大抓基层工作导向

  加强和改进边境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从严管党治党,落实各级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一是强化党建工作职责。强化“一把手”管党治党责任,使各级各部门党组(党委)书记,承担好书记主导的总揽统筹责任、书记挂帅的推进落实责任、书记牵头的考评问责责任和书记负责的最终兜底责任。二是加大党建工作考核力度。加大党建工作成效在绩效考评和政绩考核中的比重,不断完善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强化党建工作考核结果应用,把党建评议、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的重要依据,加大考核权重,发挥考核评议“指挥棒”作用。建立严格的党建工作失责追究制度,对思想不重视、措施不得力、问题不解决、成效不明显的,进行约谈并限期整改,对履职较差的从严追究责任。三是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督查检查。把党建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督查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跟踪督查、专项督查、抽查检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基层党建巡查、督查、督办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迅速督促整改,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严肃问责,以工作落实情况检查工作成效,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四是打造边境一线特色村屯示范点。结合兴边富民项目建设,借沿边公路提级改造契机,创新拓展“一村一镇”示范工程,对边境一线相邻的几个村屯集中安置到沿边公路距边境线0—3公里范围内,突出特色,强化配套,集中打造若干个示范片区,通过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置换,配备完善医疗设施、体育设施等村庄配套,聚集边境群众,让边境基础设施更完善。五是建强边境地区基层党支部,筑牢“红色堡垒”。在边境一线打造红色链条,优化党组织设置,在边境线上实现党支部全覆盖,消除党组织设置“空白点”,以点成线推进边境党建红色覆盖。加强边境村、屯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向边境党组织倾斜,着力把边境基层党组织培育成为五星级党组织,形成一条边境地区党组织建设示范带。切实加强驻军驻警与边境一线党支部深度融合,联防联控,保持边境地区和谐稳定。

  (四)加强边境地区党员管理监督,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着眼于安疆固边、兴业富民,引导党员增强党性观念、国家观念、法治观念。一是完善党员发挥作用机制。搭建好各类平台,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网络,创新活动载体,扩大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建立激励机制,使党员发挥作用能够得到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社会尊重或社会认同等回报,形成“发挥作用-获得动力-更好发挥作用-获得更大动力”良性循环。二是完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实行党内情况通报和反馈制度。积极推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民主评议领导班子等扩大党内民主的工作模式,切实提高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完善党员关爱帮扶机制,通过建立关爱基金,开展城乡党员结对帮扶、农村党员致富联合体、社区党员爱心对子等活动,帮助解决党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完善党员监督管理机制。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对不合格和违纪党员坚决查处,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苍蝇式”腐败问题;对无职党员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采取“星级党员”、“积分制”等管理办法,细化量化责任指标,严格抓好考核评议,引导党员模范遵守党章规定,积极践行先进性;提高流动党员管理水平,完善动态管理、专人联系、活动证等制度。四是完善党员培养发展机制。注重发展年轻党员,特别是从农村复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中学毕业生、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把发展农村党员同培养镇级、村级后备干部和农村人才结合起来,壮大党员队伍。在党的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和社区,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或第一书记,帮助开展党员发展工作。严把“入口”关,在对党员的管理教育上要严格把关,不合格的坚决不发展为党员。

  (五)加强边境地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素质和能力

  加强和改进边境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推进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一是拓宽优化边境地区干部交流渠道。针对边境地区县级及以下参公单位和企事业单位较多的情况,在边境县适当放宽公务员调任条件,制定出台符合一般干部调任的制度办法,使一些敢于担当的、群众公认的、成绩突出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调任方式进入公务员行列,不断盘活边境地区公务员队伍。由组织选拔到参公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公务员,采取保留其原有身份的办法,对表现优秀的,经过组织考察再次回到机关单位任职时,不需要办理调任手续,畅通逆向交流渠道。同时,在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方面要适当向边境地区倾斜。二是选好配好村级干部。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注重从大学生村官、复退伍军人、返乡创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经济能人等人员中选,将群众公认、热心家乡建设的人员选出来。将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好、公道正派、高中以上文化且有意愿从事村(社区)工作的人员吸收进后备干部队伍,并做好跟踪培养,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镇或村干部与后备干部“结对子”,搞好“传帮带”,同时积极搭建平台,让后备干部参与纠纷调解等中心工作、列席村(社区)党支部会议或村(居)委会会议等,锻炼实践能力,帮助其成长。三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政治文化素质。重点抓好村级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力度,把村级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教育规划,并积极探索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交流,使之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加大对边境地区基层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采取搭平台、给职务、压重担等培养办法,把边境地区干部放到重点工作、重点领域去磨练,加快成长。注重招录优秀少数民族考生,进一步丰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来源。在选拔和任用基层领导干部上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干部比例,选拔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四是提高边境地区干部待遇标准。充分考虑边境地区支出成本高的特殊因素,以及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政策优势,适当提高边境地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落实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津贴(补贴),为边境地区干部减轻生活压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完善村级干部激励措施与制度,建立完善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离任补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困难补助“五位一体”保障机制。实行从优秀农村干部队伍中选拔事业干部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对于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使村干部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干头”,既提高现任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吸引有能力、有作为、有担当的外出务工年轻人以及大学毕业生回乡加入村“两委”班子,从而解决村级干部“选人难”及整体素质偏低问题。

  (六)实行重点帮扶政策,为实现“人才强边”注入新动力

  建议自治区层面优先支持基层地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予以艰苦边境地区政策、重大项目、工资待遇的支持,促进人才向边境基层流动,让更多在边境基层做出贡献的人才享受应有待遇。完善职称评聘管理,建议自治区层面深化职称评聘改革,进一步优化基层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提高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级、中级岗位比例,并实行“即评即聘”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给予边境地区探索职称评聘改革先行先试支持。

  [1] 【注:直接陆地接壤的抵边村19个】

  [2] 【注:党委5个、党总支11个、党支部166个】

  [3] 【注:2016-2018年新发展党员187名,占全市三年发展党员总数的11%;从性别结构上看,男、女党员分别占81%和19%;从年龄结构上看,60岁以上占42%、46-59岁占21%、36-45岁占19%、35岁以下占18%;从学历上看,初中及以下占47%、高中占33%、大专及以上占20%】

  [4] 【注:即促进具备条件的边境村屯和边境哨所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网络、通客运班车、通边贸点;保障边民有基本农田、有安居住房、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有乡(村)卫生院(室)、有清洁能源设施、有农贸市场和边贸设施体系、有稳定增收产业、有基本社会保障】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李华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