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改厕,一些农村仍存在化粪池污水缺乏专人收集处理,村级污水处理站运行不畅等问题,不仅影响“厕所革命”实效,还造成“二次污染”。
改厕污水处理不当造成“二次污染”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当前一些农村地区,或是没有能力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或是污水处理设施建了用不了、用不好,导致改厕污水处理成难题。
根据污水处理方式,农村改厕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分散式改厕,化粪池的污水主要由群众自行处理。半月谈记者在多地走访发现,一些农户或因不会处理、无处处理、处理麻烦等原因,将化粪池污水直接排入农村沟渠、农田,或因“气味扰民”而弃用厕所。
西北某地农民大宏家在2018年底完成改厕,但厕所只用了半年就弃用了。他说,新厕化粪池不到半年就满了,臭气熏天,村里没有收集处理设施,只能把化粪池挖出来,把污水排到农田,改用旱厕。
基层干部反映,农村改厕修建的化粪池容积较小,过一段时间就得清掏,增加了群众处置污水成本。而且,清理化粪池频次过高,易发生渗漏和混排,影响粪污无害化处理结果。
一些村庄集中处理污水,虽建了小型污水处理站,但也造成“二次污染”。半月谈记者在西部某村屯看到,该村小型污水处理站大门紧闭,门口杂草丛生,内部环境脏乱,电闸上的按钮没有亮灯,污水处理站排出的水富营养化明显。
后续管护不力、技术不成熟是主因
西北某山区县改厕以分散式为主,县里2年前为乡镇配套了吸粪车,但停放在村部的吸粪车几乎没有使用过的痕迹。
西部某省农业农村厅干部表示,农村改厕后续运维资金主要靠基层负担,污水处理设备运行3至5年就要维修,维修成本高,导致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处于非正常运行或停止运行的状态。
基层筹集改厕管护资金也是一大难题。云南省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当地财政收入还算可以,但农村改厕点多面广,后续还需要乡村配套资金,对于村集体经济较弱的村而言,存在不小困难。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集中式改厕依靠地下管网集中处理污水,问题相对较少;分散式改厕主要靠生物菌、三格化粪池自然降解等方式处理污水,部分技术尚不成熟,且后续管护比较复杂。即使解决了污水的收储问题,因为反臭,分散式改厕的体验并不理想。
有基层干部坦言,受经济、技术等条件的制约,村镇污水处理难以采用较为成熟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而现有的生态型工艺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处理污水效果不够理想。
村民在查看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水样
多措并举,治好农村厕所污水
农村改厕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资金需求量大,各级财政应加大投入。基层干部认为,对一些村庄集中、建设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可动员和支持企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发动群众投资、投工、投劳,并通过整合农村改厕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等方式筹措资金。
专家表示,为加大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力度,可以成立、引入专业化的环保公司,统一开展农村改厕工程建设、维护与管理;或由乡镇成立农村改厕污水处理专业队伍,保障清洁人员的工资待遇,建立“发现、上报、解决”的机制。
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是农村改厕污水处理的主要方向。基层干部建议,农村改厕污水处理项目最好采用成熟可靠、稳定性好的处理工艺,兼顾低能耗、易操作的原则。对于居民相对分散的村庄,改厕污水处理思路应向“就地处理、就地利用”转变。
(刊于《半月谈》2021年第20期)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托起乡村振兴梦
近年来,府城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心用情用力挖掘乡村潜力,使农业现代化、农民专业化、农村美丽化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相互融合,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详细】
宁明县东安乡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助力坚果产业发展
日前,宁明县东安乡澳洲坚果种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又在六丈村六吞屯举行,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农艺师郑树芳现场讲解了病虫害防治、松土施肥、剪枝栽培等技术,来自六丈村的50多名农户代表参加了现场培训学习。 【详细】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武鸣区府城镇交出乡村振兴高分答卷
特色产业如珠串联、百花竞放,乡村美景处处可见、一派生机勃勃,农民收入增加、生活富足美满…… 【详细】
广西真金白银巩固脱贫振兴乡村 累计下达2021年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33亿多元
截至目前,我区累计下达2021年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33亿多元(含中央资金13.65亿元),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乡村振兴"加油"。 据悉,这笔资金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