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5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林益群 徐有海  浏览: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惊蛰时节,八桂大地春潮涌动。在‌广西全州县龙水镇金槐种植户谢安云的160亩家庭农场嫁接现场,科技特派员正指导种植户谢安云对金槐进行科学修剪、拉枝、高接换种嫁接;在苍梧县的水产养殖基地,科技特派员向养殖户详细讲解陆基工厂化及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新型模式下的鳜鱼、加州鲈养殖技术,现场指导养殖户做好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工作,并针对“倒春寒”的天气特点预防鱼病,提高养殖效益。田间地头的“技术红利”正转化为农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这是广西4000余名科技特派员扎根春耕一线、以创新赋能现代农业的缩影——他们用科技力量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成为农户春耕生产的“贴心人”,交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雷锋答卷”。

  科技入户解难题 特派员成“田间导师”

科技特派团团长、广西甘蔗研究所所长吴建明指导开展甘蔗健康种茎抠芽育苗移栽技术。李冬梅 摄

  在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全凤村加岭屯‌,科技特派团团长、广西甘蔗研究所所长吴建明在指导广大农户开展抠芽、浸种、催芽等甘蔗健康种茎抠芽育苗移栽技术。该技术解决了传统自留种的甘蔗栽培方式下,甘蔗茎随芽埋土被浪费、无法再用于榨糖,且存在断垄缺苗难补救、甘蔗宿根年限短等难题。在有水肥一体化等灌溉设施的地块使用该技术不仅能大大节约蔗种,还能使得超过85%的完整蔗茎用于榨糖,提高了综合经济收入。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崇左、南宁、来宾、柳州、防城港等重要蔗区推广应用,预计今年育苗数量将突破5000万株。“以前不懂技术,浪费了很多甘蔗种苗,现在专家手把手教,不仅节约了成本,还能提高榨糖收益,真是太好了。”‌村民黄大哥感慨。

科技特派团马山团专家刘吉平指导桑树施肥技术。韦衡 摄

  在马山县“头雁”学员吴春梅的桑园基地,‌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马山团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吉平正在查看桑树长势,现场示范规范施肥技术。他建议采用沟施或穴施的方式,推荐使用小型旋耕机或手工播种机进行施肥,以提高施肥效率并减少资源浪费。吴春梅说:“刘教授的指导为我们解决了桑树种植技术难题,还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议,增强了大家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

  组团服务显合力 春耕生产“加速推进”

  “种植的时候采用东西行向,这样大豆和玉米的光照会比较充足。” 来自河池市金城江区团的乡村科技特派员们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农户们讲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关键技术要点及常见的病害与防控技术,并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种植过程中的重要注意事项等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讲解。“农技人员给我们介绍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我们来说很实用。”农户廖永岸说。

合山市“一县一团”科技特派员在葛根种植基地开展技术服。 赵缓娟 摄

  来宾市合山市“一县一团”科技特派员深入北泗镇葛根种植基地,实地考察葛根的采收和种植情况,并结合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为农户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指导,促进当地通过“联营村企”“联农带农”等模式,整合资源,推动葛根全产业链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抗灾复产保民生 技术护航“不误农时”

科技特派团融水团团长唐荣华研究员和乡村科技特派员到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镇下覃村甘蔗宽行丛生栽培套种示范基地进行防灾抗灾和春收春播技术指导。黄诚 摄

  近期,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镇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种植的甘蔗受到寒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融水团团长唐荣华研究员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现场,指导种植大户开展甘蔗套种技术,通过实施甘蔗宽行丛生栽培、免剥叶操作。目前基地种植的甘蔗受冻害的影响不大,套种的萝卜等作物生长良好。“科技特派员和农技人员带来的防寒抗冻新技术特别有效,30多亩套种的甘蔗和萝卜很好。接下来,我还可以收了甘蔗后继续套种花生和生姜。”种植大户黄克斌对此赞叹不已。

藤县科技特派员指导农户开展防寒抗冻技术。 郭家锋 摄

  今年初,藤县古龙春雨八角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八角苗圃‌遭遇冻害,八角苗叶芽受寒变黄。科技特派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导农户采取修剪冻枝、补施叶面肥等防寒抗冻技术措施。目前,当地八角树恢复较好。“科技特派员和农技人员指导实施的防寒抗冻技术非常有用,50多亩原本泛黄的八角苗叶子,没过多久就恢复了生机勃勃的翠绿模样。有了他们的帮助,我对八角种植充满信心。”苗圃基地负责人欣喜地说。

  从推广良种到防灾减灾,从单兵作战到组团服务,广西科技特派员以“学雷锋”精神为内核,将论文写在田野上,把成果送到农户家。这支“带不走的科技队伍”,正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亮眼的风景线。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春耕期间,广西累计派出‌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4500余人/次,实现覆盖全区各市、县(市、区),惠及农户12万户。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有效地带动粮食、经济作物增产增收,为全年农业丰产奠定坚实基础。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庞春妮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