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全区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百色市西林县召开。
会上,进行了全区大水面生态渔业项目签约仪式,现场签约项目6个,投资额达3.3亿元。其中,西林县人民政府与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签署大水面生态鱼品牌建设合作协议。南宁、河池、贵港、贺州等市与来自广东等地参会企业开展了招商对接洽谈活动,共同探索合作新路径。
会议指出,大水面生态渔业不仅是渔业生产活动,更是以增殖渔业、健康生态养殖和休闲活动为核心的科学体系,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是践行大食物观,夯实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抓手。2024年我区大水面渔业面积98.7万亩,水产品产量22.7万吨,约占淡水养殖产量16%。据初步统计,我区开发利用水库等大水面发展生态渔业的生产经营主体有424家,其中1000亩以上的个体有68家,分布在14个设区市。二是守护绿水青山,绘就生态文明建设画卷的有效途径。通过人工放流适当数量的以滤食水中浮游生物为饵料的鲢、鳙等鱼类品种,对水中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进行充分利用并有效抑制其大量生长,使水体中的氮、磷通过营养级转化为鱼体蛋白质得到固定(据有关研究报告,鲢、鳙鱼每生长1公斤可消耗近40公斤的蓝绿藻),当鱼产品被捕捞时将氮、磷带出水体,从而起到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遏制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水生态环境的作用。三是助推乡村振兴,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关键举措。调查表明,每新增1万亩水库开发面积,平均可带动4000名渔民就业,人均年增收约3000元。目前,全区大水面渔业开发仅占可控容量的10%,潜力远远没有释放。四是保障食品安全,提供高品质生态水产品的创新路径。大水面生态渔业采用不投饵、人放天养的自然增殖模式,避免了人工饲料和化学添加剂的使用,确保水产品生态无污染、品质优异,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绿色生态、健康安全水产品需求。为此,广西将致力于打造“库库鱼”等广西水库鱼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优质水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会议强调,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需要把握好“开发与利用统筹兼顾、规范与创新齐抓并进、增产与增收双向发力”三项要求力争“十五五”末在全区建成100个大水面生态渔业试点基地,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大水面渔业发展道路。
会后,现场举办了全区大水面增殖放流活动(西林·万峰湖),放流鱼苗50多万尾。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最新人事任免信息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关于李志雄、廖小珊同志试用期满正式任用的通知 (桂文旅干〔2025〕14号) 厅机关各处室(局)、直属各单位: 经研究决定: 李志雄同志(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创新 【详细】
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新帅到任!
据"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3月14日,由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西交通投资集团")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的"交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南宁揭牌成立。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党委书记、 【详细】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同时调整
据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站"学校领导"栏目更新显示,原任院长的李林已任该院党委书记,刘存香现任该校党委副书记、院长。 李林曾任广西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2020年1月任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