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色这片充满红色底蕴的土地上,一场意义深远的移风易俗行动正悄然改变着乡村面貌,让文明新风如绚烂繁花,绽放在每一个角落。
5月10日—12日,广西县域经济网跟随由中央、自治区、百色市三级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走进百色市凌云县、那坡县、田东县,深入探访各县乡村移风易俗工作的创新实践经验与成效。
平怀村灵动秀美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庞春妮 摄
依托阵地资源 弘扬文明新风
5月10日上午,采风团走进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一幅灵动秀美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村内匠心打造的“七馆一室一乐园”特色休闲娱乐矩阵——集文化传承与体验于一体的屯乐馆、屯书馆、屯艺馆,承载乡愁记忆的屯史馆,满足旅居需求的屯宿馆,激发创意灵感的屯创馆,沉浸式感受油茶文化的油茶体验馆,以及充满自然意趣的自然教室与绿乐园。鳞次栉比的建筑群落依规划有序而立,街巷阡陌纵横有致,目之所及,处处皆景,一步一韵,尽显乡村文旅新风貌。
“我们的屯书馆内藏书琳琅满目,不仅成了本村学子课余浸润书香的‘知识宝库’,更吸引了邻村学生纷至沓来。孩子们常聚于此,沉浸于静读时光,踊跃参与读书分享会,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浓郁的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平怀村党总支部书记张桂林介绍道。
此外,村里组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队员们化身景点“活名片”,为游客讲述平怀故事;在读书分享会上,他们倾囊相授学习与工作经验,以实际行动点亮乡村文明之光,为乡村发展注入温暖力量。
浩坤村史馆。庞春妮 摄
同样,凌云县浩坤村也依托村史馆、棕榈洞忠诚广场、“猪笼洞”艰苦奋斗教育基地等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浩坤村移风易俗工作正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蓬勃推进。村史馆珍藏着岁月沉淀的集体记忆,一件件老物件、一幅幅老照片,无声诉说着村庄的发展脉络,通过这个发展变迁史来让村民直观的感受到村庄的变化,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棕榈洞忠诚广场庄严肃穆,成为传承红色精神、凝聚信念力量的重要阵地,借以弘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引导村民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和生产当中,抵制陈规陋习,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猪笼洞”艰苦奋斗教育基地则以独特的历史印记,讲述着先辈们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奋斗故事,让村民深刻理解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村民积极进取、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这些特色文化场所,不仅是精神文化的“活教材”,更成为推动乡风文明、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时代新风的坚实载体,让文明新风吹遍浩坤村的每个角落。
陶化村养鸽场。庞春妮 摄
深耕产业沃土 赋能移风易俗
5月10日中午,采风团走进凌云县陶化村养鸽场,一排排整齐的鸽笼映入眼帘,笼内肉鸽羽翼丰盈、双目炯炯,欢快的“咕咕”鸣叫在空气中流淌,绘就出一幅鲜活灵动的特色养殖图景。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在自治区财政厅的大力帮扶和指导下,陶化村大胆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引进肉鸽养殖产业,紧紧抓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2024年,陶化村肉鸽产业销售额达473 万多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近132.7万元。
淘化村肉鸽孵化车间。庞春妮 摄
陶化村的鸽子养殖,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更是村民们精神面貌的提升,村民们积极参与培训,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学会了科学管理,增强了自信,也拓宽了眼界。“鸽子养殖不再仅仅是传统农耕的一部分,而是成为创新发展的引擎。他们的辛勤努力换来了丰厚的回报,生活日渐富足,笑容也日益灿烂。”广西财政厅驻陶化村第一书记郑鹏说。
在陶化村,致富意味着携手同行。村里以机制创新为笔,精心勾勒共富蓝图:以绩效激励点燃创业激情,以联农带农凝聚发展合力,以红利共享促进成果普惠。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激活了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更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共同富裕的沃土上绚丽绽放。
陶化村以肉鸽养殖产业为突破口,通过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提升、技术学习、共富机制,推动村民思维革新、文化交融,实现了从物质富足到精神焕新、从个体发展到集体进步的跨越,生动诠释了产业赋能移风易俗、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
陶化村的成功并非个例,各村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比如,那坡县弄耀村同样紧握产业发展这把“金钥匙”,解锁移风易俗新密码,让文明新风在产业沃土中生根发芽。
弄耀村通过召开“四议两公开”共同研究探讨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让村里的“智囊团”一起出谋划策,并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县外兄弟县好的产业发展经验做法,最后大家商量一致通过盘活原有的铁皮石斛闲置大棚,发展蛋鸡养殖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销路。2024年蛋鸡产业收入为108万元,鸡粪收入为1.7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38万元。2024年度进行社员分红,向全村687位村民发放分红资金68700元,户均分红约500元,弄耀村是那坡县首个实现全村分红的村庄。
弄耀村村规民约“上墙”。庞春妮 摄
“五个统一” 树立文明乡风
近年来,百色市深入践行广西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从操办规模、宴席标准、礼金上限、服务队伍、监督管理五个维度精准发力,推动乡风从攀比铺张向文明节俭蝶变。这一举措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有效遏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让婚事新办、白事简办、孝老爱亲的文明新风在百色大地蔚然成风。
弄耀村数名妇女小孩围坐话家常。庞春妮 摄
5月11日上午,在那坡县弄耀村口的凉亭里,数名妇女带着孩子围坐在一起话家常。“现在结婚彩礼都不会超过3万元,红白喜事也不会超过三天。”一句不经意的闲聊,道出了村里移风易俗后的新风尚。
那坡县对已婚青年但零彩礼或低彩礼新人,树立典型榜样,在乡风文明榜、村屯会议上通报表扬,让更多的人向榜样学习,越来越多的家庭在榜样的带动下,自觉践行文明婚俗。据统计,2024年下半年,那坡县171对新人中,不收彩礼和彩礼在2.5万以内的占86%。
科冬社区。庞春妮 摄
而那坡县科冬社区,则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入户走访等方式征集意见,修订完善了《科冬社区居民公约》《科冬社区婚丧喜宴操办公约》以及婚丧宴席菜谱。社区坚持按照“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少办或不办”的目标要求,推行移风易俗“数字记忆法”,将“五个统一”提炼成数字记忆法,让群众容易记,记得住。如:婚事“520”即“5”宴席每桌标准不超过500元,“2”嫁娶合办不超过20桌,随礼不超过200元;“丧事1337”“1”殡乐队不超过1帮,杀猪不超过3头,丧事不超过3天,丧事事后7天内到红白理事会补报备。同时,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和移风易俗劝导队,进一步完善组织效能,引导各族群众逐渐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社区治理模式。
谱写歌谣唱新风,移风易俗入民心。为让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在各族群众中入脑入心,各县乡村将“五个统一”内容编写为脍炙人口的民族山歌歌谣。
果桃村村民哼唱《赞农民新貌》。庞春妮 摄
“勤俭持家家昌盛,地头绿荫水自来。村规民约记心间,红白事事不铺张……”在那坡县果桃村耕读小院,悠扬的歌声随风飘荡。几位村民围坐一处,用轻快的曲调哼唱着《赞农民新貌》,歌词里满是对文明乡风的赞颂,也唱出了乡村生活的崭新风貌。
游客在龙潭灵湖景区拍照打卡。庞春妮 摄
深化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5月12日上午,阳光洒在田东县模范村的龙潭灵湖景区,金黄灿烂的菊花海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慕名而来的游客们纷至沓来,或驻足观赏,沉醉于花海的绚烂多姿;或举起相机、手机,摆出各种造型,在花丛间拍照打卡,欢声笑语回荡在景区的每一个角落,为这个宁静的乡村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模范村龙潭灵湖景区民宿。庞春妮 摄
在移风易俗的深入推进下,模范村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催生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产业升级成果斐然。村里创新采用“党建 + 合作社 + 旅游”的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由仙翔飞花乡村旅游合作社理事会进行专业化运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功能齐全、业态丰富的龙潭灵湖综合景区拔地而起。景区内,设施完备的游客中心为游客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独具特色的民宿,让游客能够沉浸式体验乡村的宁静与温馨;生态餐厅里,一道道美味的农家菜肴,以新鲜的食材和独特的烹饪方式,满足游客的味蕾;亲水乐园则成为孩子们嬉戏玩耍的欢乐天地。凭借着丰富的业态和优质的服务,景区吸引力不断增强,年接待游客量超过5万人次。这不仅让景区声名远扬,更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使他们的年均收入增加了1.2万元,真正实现了“旅游富民”。
模范村龙潭灵湖景区亲水乐园。庞春妮 摄
为了进一步提升景区品质,模范村精心规划并实施了景区绿化提升工程。漫步在景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处处皆是美景。同时,村里还深入挖掘自身特色,打造出“香蕉主题观光 + 壮乡文化体验”的特色旅游线路。游客们不仅可以穿梭在成片的香蕉林中,了解香蕉的种植过程,体验采摘的乐趣,还能深入感受浓郁的壮乡文化风情,品尝地道的壮乡美食,欣赏精彩的壮乡民俗表演,全方位领略乡村的独特魅力。
如今,模范村并未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而是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行。村里正全力持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条,从提升餐饮品质、优化住宿环境,到丰富旅游项目、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全体村民齐心协力,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坚定不移地朝着“广西乡村旅游标杆村”的目标大步迈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模范村的精彩篇章。
百谷红军村陈列馆。庞春妮 摄
多元模式 培育文明乡风
近年来,田东县将推进移风易俗置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位置,秉持着尊重民俗、抵制庸俗、拒绝粗俗的理念,以丰富多样的形式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一场场生动的宣讲、一次次贴心的引导,田东县在广袤乡村大力倡导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文明之花在田间地头绚烂绽放。
在这场移风易俗的生动实践中,田东县百谷村探索出的“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理论宣讲”多元模式,成为培育文明乡风的典范样本。
百谷村,素有“红军村”的美誉。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不仅因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声名远扬,更在移风易俗工作中成绩斐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以百谷村党总支部书记为核心,“宣讲先锋”“移风易俗”等多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村头巷尾。他们定期开展“党员先锋大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充分结合本村实际,深入村屯,走进一户户村民家中。志愿者们带着精心编制的《推进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移风易俗倡议书》等宣传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向村民普及移风易俗知识。从倡导婚事新办,让浪漫的婚礼简约而不失温馨;到推行丧事简办,以庄重的仪式寄托哀思;再到提倡喜事小办、禁止恶俗活动,志愿者们的努力让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悄然浸润着每一位村民的心田。
龙邦村。庞春妮 摄
田东县各乡镇积极行动,着力深化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工作中,各乡镇立足乡村实际,始终坚持以村民为主体,充分发挥身边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讲述身边人移风易俗的感人故事,展示文明新风带来的美好生活变化,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在这样的氛围下,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中来,形成了人人讲文明、户户争先进的热烈局面。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田东县部分村庄已建成群众操办红白事的固定场所,像龙邦村的“平安堂”,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便利的活动空间,更成为文明新风落地生根的重要载体。
田东县驻村干部驻村以来,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聚焦乡风文明、阵地建设、保护利用、服务群众等,常态化组织开展百姓大舞台、篮球赛等文体活动,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乡村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林镇龙邦村、平马镇百谷村被定为广西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桂西片区)培训班现场教学点。“红带绿”旅游品牌不断擦亮,田东农文旅融合发展驶入“快车道”,平马镇百谷村获评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
平怀村“爱心超市”。庞春妮 摄
“爱心超市” 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在采风团走访的过程中注意到,每一个村都设有“爱心超市”。他们将“五个统一”纳入积分管理,依托“爱心超市”推行积分卡,以积分促乡村治理。通过红黑榜通报移风易俗问题,扭转干部“独角戏”局面,发动群众参与,引导抵制陈规陋习,规范婚丧事务。
那坡县弄耀村通过开展“文明评比”活动,建立“文明积分超市”充分发挥积分杠杆作用,对遵守《婚丧喜宴操办公约》的群众给予积分奖励,可以凭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物资。截止目前,累计发放积分超市物资3.6万余元。
弄耀村“爱心超市”。庞春妮 摄
“村民参与铺路、清扫乡村道路等公益劳动,或是参加村里组织的指定活动,都能获得相应积分。在积分管理上,村里坚持奖惩结合:若有人大操大办红白喜事,情节严重的将被扣100积分;而对于践行文明新风的村民,村里也会给予奖励。”弄耀村党支部书记卢荣盛举例说,村民卢女士结婚时主动不收彩礼,作为移风易俗的典范,村里当即奖励她300积分。“1积分相当于1元钱,300积分能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样既鼓励了文明行为,也让大家得到了实惠。”
采风团在“爱心超市”里看到,每一件商品都是用积分“标价”。比如,一瓶900ml食用油15积分,一块肥皂2积分,一支牙膏5积分,一提卷纸20积分。
如今漫步百色乡间,移风易俗树新风、邻里和睦传佳话的美好画面,正成为老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百色市以多样的实践模式,在移风易俗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明力量,让红城大地焕发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百色市领导干部任前公示
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 (百组示字〔2025〕19号) 根据有关规定,经市委研究决定,对以下同志进行任职前公示。 张孝国,男,汉族,1976年10月生,在职大学,中共党员,现任百色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 【详细】
百色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百色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任免名单 (2025年4月21日百色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一) 任命: 官海琼(女)为百色市监察委员会副主任。 (二) 任命: 【详细】
百色市右江区领导干部任前公示
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 右组示字〔2025〕4号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经中共百色市右江区委员会研究决定,现将周学煜等同志拟提拔任职情况予以公示。 周学煜,男,汉族,1985年 【详细】
百色烟草:聚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成效
近日,百色市烟草专卖局召开2025年监督部门联席会议。会议听取了各成员部门2025年以来职能范围内开展的监督情况,分析当前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下步工作措施。 【详细】
广西百色市人民政府新任市长明确
据右江日报消息:4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百色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百色市委党校开幕。 市委书记黄汝生,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副市长王永超到会祝贺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石国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