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家跃 通讯员 陈秋娟 蓝建宁 赖 宇 文/图
编者按:作为一种崭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家庭农场似乎在一夜之间“破土而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业内人士指出,家庭农场要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改进农业经营模式、让农民开心的“开心农场”,除了要工商部门核发的一张“出生证”,还需要全社会在资金、技术、协会支持等方面共同支持呵护。当前和今后,我区家庭农场主有什么困惑?最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该如何支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值得思考和探索。
思路 1
集中融资力量 发展一批农场“新贵”
交齐相关材料,不到一天的时间,韦阿伯就从贵港工商人员手里拿到了家庭农场营业执照。
欣喜之余,务实的韦阿伯也开始犯愁。在他看来,“家庭农场前景很光明,出路很艰难啊。”
韦阿伯曾经粗略算过,要想扩大经营大干一场,就得扩建自己的种鸡场,还要配套建设很多鸡场设备。然而,扩建种鸡场没有二三十万元根本吃不消。
“一下子得拿出几十万元,压力大呀!”韦大叔感叹,“现在融资太难,这笔钱从哪来?没有抵押,银行不放款;向私人要高利贷,玩不起;想找亲戚朋友帮忙,没指望,他们个个比我还穷。”
“没有持续的资金再投入,家庭农场也只能是自生自灭。”在采访中,许多“家庭农场主”都不约同地道出心声。
资金短缺,发展动力不足,已是在摆在家庭农场面前的一只“拦路虎”。如何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难题,也成为一个“老掉牙”的社会话题。
一位金融人士指出,在发展微型企业中,我区各地曾经普遍采取“财政补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职能部门帮一点”等方式,扶持微型企业发展。“这种撒胡椒面的做法,根本没起到帮扶作用,真正受实惠、得发展的没有几个。”
“要想家庭农场健康成长,就要集中政府有限财力,成立家庭农场发展基金,优先解决一批有潜力、发展前景好、带能作用明显的农场主资金短缺问题,然后再逐批帮扶其他农场主。”该人士直言,政府花钱就要花在刀刃上。
业内人士认为,发展家庭农场,就应该优先发展一批新力量,让一部分优质家庭农场先吃饱、吃好、确保得到足够的成长营养。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家庭农场的出生率和成活率。
思路 2
拓宽合作渠道 让农场“热闹”起来
刚刚退休的李先生,手头上有100多万元的积蓄,很想找个好项目来投资。
当李先生得知国家提倡兴办家庭农场时,心里一阵喜悦。因为他一直有个愿望,退休后到农村找块地,投资涉及农业的项目,既可以在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农村度过余生,又可支持带动当地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然而,李先生狂热的再创业之火,一下子就被“不明朗的政策”浇灭了。
原因是,“家庭农场”属新鲜事物,相关的配套政策正在推进中,具体什么部门有什么政策,目前还不明朗,还有待各相关部门研究制订。“至于城里人能不能参与家庭农场开发,还是一个未知数。”
李先生感叹:“乡下人有地没钱,城里人有钱却没有地。如果没有把两者之间的资源整合起来,要想发展家庭农场,谈何容易?”
不少农民也认为,目前我们虽然办了家庭农场营业执照,可拿到手的,也只不过是一张“准生证”而已。如果没有资金、技术、市场等力量,仅凭农民一己单薄之力,是很难把这个“开心农场”经营下去。到头来,所谓的家庭农场,也会变成“寂寞农场”。
专家支招,现在都在提倡城市反哺农村,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因此在发展家庭农场中,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大开绿灯,鼓励多元化投资,尤其是充分吸引城里人闲置的资金到农村,开辟出一条“你出地,我出钱,你我齐发展”道路。
思路 3
加强技术培训 塑造农民新形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技术水平不高、接受培训渠道不广、发展思路不清、品牌意识不强、管理不规范等也成为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突出问题。
“没有过硬的技术,只能看天吃饭。”杨健是贵港市覃塘区一位家庭农场主,他对技术养殖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
刚刚开启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时,杨健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两千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
然而,由于缺乏科学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杨健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地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
杨健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
如今,杨健已成了村里的“鸭医生”。村里的养鸭户遇到什么“疑难杂症”,首先想到的就是请杨健上门就诊。
“如果没有杨健的技术支撑,就是给几个胆,我们也不敢大规模养鸭。”村民杨阿伯感叹。
确实如杨阿伯所言,在发展家庭农场工作中,除了农民自身努力外,也十分需要外界的帮助,特别是需要政府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
贵港市工商局局长刘伟林建议,各职能部门要主动有为,贴近农村指导家庭农场应用先进适用新技术、引进优质高产新品种、种养新模式,开展标准化生产。通过培育、扶持、保护、激励等手段,鼓励家庭农场以加快品牌化发展为目标,切实夯实基础、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同时,加强培训指导,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增进家庭农场管理水平。
思路 4
培养成功典型 引领发展新潮流
30多岁的林玮,经历了多年打工岁月后,最终在贵港市平南县平田村开了一家生态美家庭农场,成了广西首个获得家庭农场工商营业执照的农民。
成立家庭农场后,林玮干劲很足,农场所生产的产品销往广东、广西等地,短短时间,销售收入就达10余万元。
林玮很快成为当地发展家庭农场的典范。如今他的家庭农场注册资金128万元,从业人员16人,主要从事特色农产品种植和水产品养殖等,事业搞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看到林玮成功经营家庭农场,周围的农民再也按捺不住了,于是纷纷筹集资金开办家庭农场。如今,在林玮的带头示范作用影响下,平南县有118位农民也积极办起了家庭农场。
刚刚办完家庭农场营业执照的陈阿伯感受最深,“如果没有看到林玮的成功,我对发展家庭农场也不会心动。”
“要想在农村顺利推广普及一个做法,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功例子,群众根本没有信心积极参与。”贵港市港北区个体登记科姚科长对家庭农场的典型示范作用,给予评价。
如今,为了激励群众参与家庭农场开发热情,平南县工商局已把林玮树为典型,经常派专人给予全方位、零距离、面对面的跟踪帮扶指导,积极帮助他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典型的引领作用很明显,我们要充分利用典型力量,带动‘围观’的农民积极开发家庭农场。”贵港市工商局企业与个体私营经济监督管理科杨科长说。
如今,作为全区首批家庭农场先试先行示范市,贵港市农民积极参与“开心农场”建设,已初见成效。今年以来,该市工商部门已给342户家庭农场核发营业执照,占全区发展家庭农场户数的70%。
贵港市港北区工商局副局长杨巧文表示,引导农民发展家庭农场,离不开典型力量的推动。以后每年都要开展一次优秀家庭农场评选,对经营规模较大、经营效益明显、社会责任感强的家庭农场予以表彰,树立典型,以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
杨巧文认为,在树立典型的同时,也应该及时成立家庭农场协会,加强家庭农场主自律意识,加强自我管理,做到守法经营,合法经营,诚信经营。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我区落实政协提案大力推进发展家庭农场
“刚开始创办家庭农场时,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我们是在自找苦吃。现在大家都开始羡慕我们了,因为在我们身上,他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家住钦州市钦北区新棠镇伅林村的黄增县、黄增业兄弟俩一说到他们创办的家庭农场,就眉飞色舞地介绍家庭农场给他们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 【详细】
[北流市]家庭农场“引爆”乡村游
“春天到了,今年来农场游玩的人应该会更多。”看着果场里大片果树冒出的翠绿嫩芽,赖剑锋满怀信心地说。 【详细】
[天等县]家庭农场实现零突破
2月28日,笔者从天等县农业局了解到,该县积极培育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家庭农场实现零突破,达到3个;各类专业种养殖大户达363户,增长51.25%;农民专业合作社72户,同 【详细】
玉林市今年新发展家庭农场和农专社300多家
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家庭农场发展,激发农村新型生产主体活力,我市提出了今年要通过“三强化”全力推进家庭农场发展,重点培育、打造全市示范性家庭农场100个的目标。截至12月1日,全市共有家庭农场123户 【详细】
[平南县]多元化家庭农场发展迅猛
“做梦也想不到,我的家庭农场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平南县平南镇平田村36岁返乡农民工林玮说,去年4月2日,平南县工商局局长亲自将贵港市首个家庭农场的营业执照送到他手上,还鼓励指导他扩大养殖水产品的种类和规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