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谭卓雯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小额信贷给力 “农金村办”升级

  精准“滴灌”激活贫困户“造血”功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脱贫攻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役,而金融扶贫又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举。

  我区金融业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中啃硬骨头,打攻坚战,向贫困发起总攻,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夯实金融基础设施,不断提升金融扶贫实效,开创金融扶贫新局面。

  “输血”变“造血”

  小额信贷助贫困户奔小康

  “没想到不光住进了城里的楼房,日子也过得像城里人一样。”大化瑶族自治县生态民族新城的搬迁移民唐秀海高兴地说。

  此前,唐秀海一家住在大山深处,靠务农为生,年收入仅1万元上下。搬迁后,他从大化农信社获得10万元贷款扩大养殖和水产销售的规模,预计年收入达15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广西农信社在广西银行业首创推出农民建房按揭贷款“安居贷”以及针对扶贫对象的“致富贷”,还与自治区财政厅、扶贫办合作在贫困县开展免抵押、免担保、财政全额贴息的扶贫小额贷款,极大缓解了农民生产缺资金问题。

  为提高农村地区贷款满足率和覆盖面,该社通过调整贷款额度、期限、条件、手续等措施,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从原来的最高3万元提高到5万元,部分县域提高到了20万至30万元,使更多像唐秀海一样的农民借助小额贷款的支持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在梧州市藤县古龙镇忠隆村,58岁的贫困农民梁坚(化名)作为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除了靠种植水稻换取微薄的收入外,没有任何可以增收产业。老伴常年生病和三个孩子的求学问题,多年来让他甚感焦虑。

  今年2月,邮储银行藤县支行信贷员给梁坚(化名)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只要是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并且符合邮储银行的审批条件,就能获得‘惠农易贷’5万元的贷款。这项贷款不需要他还利息,邮储银行会将他与当地龙头企业牵线,让他可以‘带资入股’到企业中,每年获得分红,还可以在当地企业务工。”

  “一开始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现在我已经拿到了第一笔分红和务工工资了。”未来生活有了保障,梁坚喜不自禁。

  “近年来,我区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企业、扶贫项目的资金需求,营造了‘扶贫小额信贷充分调动、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全面带动、项目精准扶贫贷款有力拉动’的良好局面。”自治区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说。

  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广西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811亿元,同比增长32.11%,上半年累计投放407亿元。其中,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264亿元,同比增长265.3%,上半年累计投放41亿元,共支持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万人。

  大数据+金融

  惠农金融覆盖全区乡村

  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凭着独特的气候、优越的光热和广阔的土地,烟叶种植业发展逐步兴起,“烤烟生产第一县”名副其实。

  10月20日,中国农业银行百色分行和百色市烟草公司战略合作签约暨“惠农e贷”(烟农贷)上线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在农行隆林县支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隆林县德峨乡镇烟农黄子军在网银上提交申请,不到5分钟便通过了网络审核办理了4.5万元的贷款。

  “烟农贷的流程简单、办理快,帮我解决了烟叶生产的钱不够的问题,方便了我们烟农,我计划把种植面积从40亩扩大到60亩。”黄子军高兴地说。

  为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农行广西分行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推出了“惠农e贷”(烟农贷)产品。“烟农贷”产品主要面向与烟草公司签订烟草种植收购合同、从事烟草种植加工经验丰富、资信良好的烟农。贷款额度由系统根据烟农的种植规模、销售情况等自动审批,从3000元到10万元不等,实行优惠利率。烟农可以通过物理网点以外的个人网银、手机银行、银讯通服务点等多种渠道申请贷款,方便快捷。

  针对贫困地区金融基础服务水平低下、金融资源承接能力偏弱的问题,我区积极推动支付、信用等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切实打通惠农和扶贫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促进金融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有大行中拥有县域网点最多的银行,农行在不断提升网点辐射范围的同时,还积极利用新工具、新技术延伸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惠农通服务点互联网化率达78%,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存、取、汇、查询、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特别是上线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平台,利用网上银行、掌上银行、APP、微信公众号等众多渠道,为“三农”客户提供“7天×24小时”的全天候金融服务。

  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区农村支付服务的可获得性、可持续性和便利性得到极大改善,助农取款(支付)服务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贯通线上线下的金融支付服务网络已深入农村。

  同时,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深入推进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推动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地方党政绩效考核,创新开展广西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推动实现“信贷+信用”的扶贫模式。截至9月底,全区有5个设区市、55个县(市)建立或在建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建立农户信用档案605.9万户,评定信用农户403万户、信用村4606个、信用乡(镇)354个、信用县4个,创建“三农金融服务室”8170个,占全区行政村的57.2%,其中,梧州、百色、来宾市“三农金融服务室”实现行政村的全覆盖。

  便捷的金融服务网络为金融活水流入农村地区疏通了血脉。全区金融机构向信用农户累计发放贷款2924亿元,贷款结存余额1391亿元,信用农户有效贷款满足率超过90%。

  资金协同扶贫

  打造“农金村办”升级版

  自治区金融办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区承接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广西农合机构,发放了超过99%的扶贫小额贷款,机构过于单一。目前,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损失由地方财政与县级农合机构各承担50%,农合机构承担风险比例较高,也影响了金融机构增加投放的积极性。

  此外,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信贷自主生产经营意识不强,对扶贫小额信贷用于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性不高,贫困户更倾向于将扶贫小额信贷注入经营主体,每年享受收益分红。部分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未能用于贫困户的自我发展,影响了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难以实现可持续性脱贫。

  该负责人建议,加强与自治区财政厅、扶贫办、金融监管部门协调沟通,探索产业、信贷、财政扶持资金协同扶贫模式,完善扶贫小额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引导更多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形成金融扶贫强大合力,进一步提高金融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同时,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普惠金融,全面推广金融扶贫“田东模式”,以构建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信用、支付、保险、担保、村级服务组织等6大金融服务体系为重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各具特色的农村金改模式,打造“农金村办”升级版,为脱贫攻坚提供重要金融支撑。

  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区贫困地区大多是大石山区,基础条件差,扶贫信贷投放缺乏成熟的产业支撑,没有足够的载体,扶贫信贷就难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培育力度,重点支持特色种养、特色林业、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光伏产业等对贫困户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扶贫产业发展,通过优质项目和产业来承接金融扶贫资源。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