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3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来到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乡建高村加达屯,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这是彭清华在贫困户余绍团家面对面讲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记者 黄 克/摄
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习近平
搬,还是不搬?
两个多月前,这对于余绍团一家来说,还是“家庭会议上争论不休的头等话题”。
如今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手里拿着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的亲笔来信,回想起搬迁前后全家人观念的大转变,18岁的余绍团百感交集。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最关键战役,其中最难的,莫过于破除一些贫困户的思想壁垒。
就俩字,不搬
小余的家在一个叫“三只羊乡”的地方。在都安瑶族自治县,那是深度贫困的代名词。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的都安,可谓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位于该县西北角的三只羊乡自然条件尤为恶劣。相传清代,当地土司看到这里贫穷之极,每年只象征性地征收三只羊作为税赋,三只羊乡由此得名。
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瑶胞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但是,大山深处仍有不少自然屯缺水缺电,不通硬化路,上学就医购物都得翻山越岭。而且,由于当地大多是碗一块、瓢一块的山窝石缝地,就地发展产业缺乏基础和条件,整屯搬迁是最好出路。
三只羊乡建高村加达屯就是这样一个深度贫困村屯,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剩下的多是留守老人、儿童。由于太过偏僻贫瘠,外地女青年都不愿嫁过来。
余绍团祖祖辈辈生活在加达屯,父亲和弟弟远赴广东打工,为照顾患病母亲,初中毕业后小余一直留在家中。几代人都摆脱不了的贫困,始终是压在头顶的沉重大山。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这座村庄、这个家庭开始迎来转机。
未来几年,广西计划搬迁70多万贫困人口,约占现有贫困人口数量的五分之一。这些人绝大部分生活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据初步统计,2016年以来全区共开工建设712个安置项目,搬迁入住20万余人。
尽管如此,一些地方贫困群众受穷家不舍、故土难离等传统观念影响,对搬迁后生活保障信心不足,导致整屯搬迁工作举步维艰。
“加达屯是乡里整屯搬迁难度最大的村屯,市、县、乡各级党委书记都来做过工作。”对口帮扶干部、都安瑶族自治县妇联主席韦捍国说,“全屯铁板一块,就俩字——不搬,也不愿讲不搬的理由,让帮扶干部一时无从下手。”
“帮扶干部进屯多了,一些群众还玩起了捉迷藏,看见有人来了,要么关起门来,假装无人在家,要么‘及时’上山干活,留下空屋子。”驻村第一书记韦剑无奈地说。
从“留守派”到“搬迁派”
余绍团一家就是加达屯“留守派”的中坚力量,韦剑数次登门劝说,苦口婆心,均无功而返。
今年7月3日,彭清华书记前往三只羊乡建良村龙牙屯调研,并徒步一个多小时进入加达屯,考察深度贫困村屯发展现状,映入眼帘的全是低矮残破、摇摇欲坠的木瓦房。
彭清华随机走访了多户贫困户,面对面讲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有的贫困户动了心,有的仍然有疑虑。
当来到小余家中时,余家一口回绝:“肯定不搬。”
“这里条件这么艰苦,你又这么年轻,为啥不愿搬呢?”彭清华关切地问。
“父亲不在家,母亲又病重,在这里住惯了。”小余摆弄着手指,腼腆地说。
“顾虑的事情比较多,最主要的是,搬出去如果没工可做,又远离老家田地,一家人怎么活下去?”余绍团母亲在一旁说。
“这里环境太恶劣,虽说可以种点玉米,放几只羊,但只能糊口,难以脱贫。山里出行难、看病难,你母亲一旦病情加重,到乡镇医院也得走几个小时啊!”彭清华体贴地说,“不如搬到外面去,政府帮你们盖起砖瓦房,近城镇,靠公路,有水电,就医方便,将来你结婚有了孩子,上学也方便啊!”
“人要为子孙后辈着想,不能让贫困世代相传。”彭清华一边开导余绍团母亲,一边又对小余说,“你还年轻,读过书,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些,跳出穷山沟,开启新的人生。”
尽管余家没有当场答应,可彭书记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还是在小余心里掀起了波澜。
过后,他悄悄离开家,来到2016年9月就已开工建设的三只羊乡可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现场“侦查”。只见一排排新建的两层小楼坚固美观,小余大吃一惊,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发觉到小余有思想松动的迹象,当地帮扶干部趁热打铁,组织他和一批年轻人参观了多个移民安置点,用活生生的事实告诉他们:扶贫搬迁不是一搬了之,还有很多配套政策措施,帮助大家就业、发展产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余绍团慢慢从“留守派”转变为“搬迁派”,开始同弟弟一起做父母的思想工作。
小余跟父亲算了一笔账:在这山旮旯里起房子,至少得20万元,家里要欠一屁股债。如果搬出去,政府补贴易地扶贫搬迁资金,银行提供精准扶贫贷款,自家再凑一点,不仅能住进新楼房,还可以省下钱来发展产业。
“放着好日子不过,待在山里过苦日子,不傻吗?”余绍团知道父亲比较固执,因此还放了狠话:“要是不搬,我将来可能像屯里许多长辈一样打光棍,到时该怎么办?”
最终,父母想通了。
9月18日,余绍团家成为加达屯首批搬迁入住安置新区的8户人家之一。迁居当天,他还代表搬迁户发言,动员全屯全乡贫困户响应号召,早日搬出大山,力争脱贫致富。
“对有疑虑的建档立卡搬迁户,我们一户一策、分类劝导、重点突破,同时精准发力,推出了先搬迁给予更多实惠等激励措施。”三只羊乡副乡长梁韦曼说,“目前加达屯村民已全部同意搬迁。”
用心用情用力用智
记者在三只羊乡可力安置新区看到,已有92户入住,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余家大门上张贴着火红的对联:“新居落成常念共产党,楼房入住铭记习近平。”
“现在已竣工安置房100栋,余下110栋将于年底前完工。”梁韦曼说,安置新区配套建设的农贸市场用地已平整完毕,特色种养产业准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推进。
据了解,当地政府不仅组织搬迁户中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还引进玩具厂,计划安排每户一人进厂,在家门口就能上班。
乔迁新居的龙牙屯村民廖振毅,在安置新区开了间小卖部,收益不错。他高兴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习总书记,全面小康不落一人,老百姓生活有奔头!”
几个月来,“五级书记”和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合力动员,逐步消除了贫困户的种种顾虑。三只羊乡整屯搬迁从零起步,从3个屯增加到29个屯。
“目前全县共有714个屯实现整屯搬迁,每个搬迁户都有产业覆盖和就业扶持。”都安县委书记陈继勇感慨万分,“这是广大党员干部遵从中央要求,听民声、纾民困、解民忧,‘用心用情用力用智’的成果,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三只羊乡和小余一家的转变,是广西实施精准脱贫、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缩影。近年来,全区因地制宜选择安置方式,结合城镇化建设、工业园区发展、旅游景区开发、资产收益扶贫等,打造都安、田阳、大化、上林等一批移民搬迁示范项目,统筹抓好基本公共服务和后续管理,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如果没有您那天说的话,我们可能永远都不愿搬出来。”前不久,难抑激动之情的余绍团给彭清华书记写了一封信,并附上新房照片,报告自己和乡亲们的生活变化。
很快,小余收到了彭书记的回信。
“我打心底为你们感到高兴。”彭清华在信中写到,“由于历史原因,我区很多贫困群众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大石山区,虽然故土难离,但搬出来才是‘拔穷根’的治本之策。大家都应该像你们一样行动起来,既靠政策支持,也靠自己努力,大家团结一心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人民一道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带领各族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相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方面的支持帮助下,你和乡亲们一定能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这封回信,不仅写给三只羊乡的父老乡亲,更是写给全区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2017广西乡村旅游电商扶贫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将举行
15日,记者从在宜州召开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广西乡村旅游电商扶贫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将于11月25—27日在河池市宜州区举行。 【详细】
专家团队包村打造 广西创新传统村落保护模式
记者从自治区住建厅获悉,为推动传统村落保护模式创新,广西“试水” 专家团队包村打造、乡村规划师驻地建设,即由当地住建局与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规划设计单位组建专家团队并派规划设计专家进驻当地传统村落,全程指导和组织实施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详细】
广西日报评论:特色小镇特在“有魂 态美 留韵”
据《广西日报》报道,我区以产业为核心加快推进全区特色小镇培育。近日,首批广西特色小镇申报工作全面启动,申报条件需符合国家特色小镇培育要求,即具备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详细】
广西加快电商发展助力消费升级
为让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马继宪介绍,广西将采取措施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将大力引进发展海外商品直营店、直销店等消费新业态,争取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展先行先试,持续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经贸服务平台建设。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