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6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广西新闻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南宁讯 (记者/袁琳 通讯员/杨晓佼)在近日召开的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渔米评介活动上,广西桂林绿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禾花鱼高产”(稻渔瓜果生态共作)模式获得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金奖,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获评活动优秀组织奖。

  据了解,如今1公斤标注稻渔养殖的“渔米”,其市场价格约40元,比普通大米贵4-5倍,并依旧呈现价格上涨的趋势。“为了能使稻渔共生,生产过程中不会使用农药、化肥。”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负责人介绍,在种养过程中,鱼、虾、蟹等为水稻除草、除虫、松土,水稻为渔业产品提供生长的小气候、饲料,不仅可减少饲料等成本投入,还因种植户会通过主动减少养殖密度来防控病害,从而有效保障了稻渔产品的品质和价格优势,其完全符合现代农业高效、生态、绿色、有机的特征。

  此次摘得金奖的“禾花鱼高产”(稻渔瓜果生态共作)模式,之所以能在全国40余种创新模式中脱颖而出,在于其通过稻渔共生的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实现亩产富硒稻谷500公斤、产值3000元,禾花鱼100公斤、产值6000元,瓜果产值1500元,亩产值在万元以上,亩利润3300元以上的高产高利;同时还示范带动周边8000多亩稻田发展稻渔生态种养产业,使27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近两年,我区渔业部门以建设示范县和示范基地、创立总结推广“三江模式”为切入点,“一田多用、一水多效、一季多收、一业多益”的种养新方式快速从三江、融水、全州、兴安等桂北传统优势区向桂南、桂东等没有此类养殖习惯的地域扩展覆盖,各地展现了“宜鱼则鱼、宜虾则虾、宜螺则螺、宜蟹则蟹、宜鳖则鳖”的兴旺景象,稻渔综合种养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跨越产生巨大效应。目前,全区建立了50多个稻田养殖示范基地,稻田综合种养业发展规模首破百万亩,稻渔产量4.5万多吨,产值20多亿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