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力争完成减贫105470人、脱贫出列贫困村103个、大新县和宁明县脱贫摘帽。崇左市5月2日召开脱贫攻坚推进大会,提出持续打好产业扶贫、村集体经济、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等四场硬仗。
去年以来,当地层层压实责任,下足“绣花”功夫,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自治区核定该市2017年脱贫94365人、摘帽83个贫困村,该市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任务;龙州县整县脱贫摘帽有望通过国家核验,打响广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摘帽第一炮;大新县、天等县顺利通过国家2017年脱贫摘帽的第三方评估和省际交叉检查,龙州县、宁明县顺利通过国家2017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走在全区前列。
抓好产业扶贫。继续大力发展“种、养、贸、游、工”五大扶贫产业,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发展壮大县级“5+2”和村级“3+1”特色产业。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头作用,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大力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扶贫车间”模式,丰富和拓展“扶贫车间”内涵,把能够给贫困户提供一定比例就业岗位、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有组织的经营主体都归类为“扶贫车间”,进一步探索建立“扶贫车间+旅游业+贸易业+服务业”等多种模式,将车间链条延伸到多种行业,实现“扶贫车间”多样化、多元化发展,联动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参与扶贫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发展村集体经济。完善和落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政策措施,发挥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引导拉动作用,借助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致富带头人力量,因地制宜发展牛羊养殖、乡村旅游、光伏发电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产财务管理,盘活村集体闲置的办公用房、校舍等设施,防范村集体经济投资经营风险,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已脱贫摘帽和今年计划脱贫摘帽的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八包”责任,加快推进搬迁项目建设,全面完成2016-2018年下达的实施计划44855人的任务,确保2016、2017年搬迁入住率达100%,2018年搬迁入住率达60%以上。加大后续扶持工作力度,及时落实政策,解决群众搬迁后的就业、社保、教育等后续发展问题,做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抓紧推进拆除旧房试点工作,每个县(市、区)要启动实施2-3个不同类型村拆除旧房工作试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投入资金3.2亿元,实施农村屯级道路、人饮工程、危房改造、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5000个,确保预脱贫的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基础设施达标,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西林县“党建+扶贫”构建“新格局”
今年以来,西林县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树立“党建+”理念,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的结合点,推动“党建+扶贫”深度融合,构建了党建和脱贫工作同频共振的“新格局”。 【详细】
靖西市:“党建+电商”助力精准扶贫
去年以来,靖西市深入实施“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行动,成立电商办,为电商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全力激活基层党建“微细胞”,使党建与电商有机结合,获批成为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区),实现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与电商发展互促共赢。 【详细】
乐业县:广西首家扶贫农贸市场启用
乐业县扶贫农贸市场规划面积为5763平方米,共设立76个固定摊位,门面66间,设有活禽、日杂、干货、粮油、乐业土特产、熟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销售和活禽宰杀等门面,各乡镇都有独立的贫困户农副产品指定销售点。扶贫农贸市场的使用,吸引了大批商贩入场经营,商贩们长 【详细】
龙州县:深入推进健康扶贫 力拔边境“穷根子”
龙州县还以挂图作战的方式倒逼攻坚,将健康扶贫各项指标任务要求公布上墙,确保每名贫困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救治和随访管理。同时,将患者分成家庭医生签约管理、乡镇卫生院救治、县级医院救治、区市医院救治四个救治类别,并对属于“9+1”大病救治类的患者进行统计。目前, 【详细】
柳城县:扶贫产业发展篇 牵住“牛鼻子” “造血”增活力
从“输血”变“造血”,扶贫的本质是“扶人”;从“输血”变“造血”,变的关键在产业。近年来,柳城县牵住扶贫产业带动脱贫的“牛鼻子”,打主导牌、举特色旗、走产业路,不仅要“造血”,还要“造好血”,更要巧“造血”,在“老土地”上玩出了“新花样”,为贫困户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