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林场29年树龄的这片大花序桉,平均每亩保留23株,亩产值已达数十万元,亩均年产值高达万元以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心跳跳”。5月间,记者一行来到广西国有七坡林场,看到又高又粗的9年树龄尾巨桉茁壮成材,无不怦然心喜。
这批2009年9月种下的桉树,其实没满“9周岁”,已经普遍长成“A4腰”“10楼高”。七坡林场林科所副所长朱原立保守估算,这些桉树长满10年时,一株卖400-500元毫无问题;每亩保留43株大径材的这片混交林,仅桉树就值1.5万元以上。而按通常做法,5年一周期采伐两轮,每轮亩收入乐观计算也才5000元。也就是说,与两轮5年经营的短周期桉树相比,一轮10年经营的长周期桉树接近增收1倍。除此以外,还有两项效益尚未计算在内:一是头轮间伐一半桉树的到手现款,二是间伐后套种新树的蓄积价值。
延长周期、优化结构、混交套种,这些逐步转型为近自然化经营森林的模式,在七坡林场随处可见,展现着广西桉树从“速生”迈向“优质”的新发展方向。
A延长周期:优树完胜速生林
七坡林场这片尾巨桉,原来都是桉树人工单层纯林,面积2667亩。2014年间伐5年材,每亩保留尾巨桉43株;同年底套种米老排、火力楠、红椎等多个乡土珍贵树种,每亩补植55株。现在,这些不足“3岁半”的珍贵树种,普遍长到两三个成年人高了。踏入第9个年头,尾巨桉长得更快,据2018年1月调查,树高平均26.7米,胸径平均20.5厘米,蓄积量平均21.1立方米/亩。纳入国家储备林项目的这些混交林,经营目标是:尾巨桉培育20年大径材,乡土珍贵树种培育60年优质树。
培育20年以上的桉树大径材,经济效益更让人叹为观止。我们到访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时,该场林科所所长兰俊说起一件往事:前些年,他们间伐下一批超过20年树龄的大花序桉,被云南客商高高兴兴装走一大卡车,当时优惠价格是4000元/立方米,而近年生长5年左右的桉材仅值800元/立方米。时下像这样的桉树大径材,一株卖价相当于一两亩5年周期速生桉的收入。
大花序桉来自澳大利亚,1983年与铁皮桉、镰叶桉等一起引种到东门林场,至今保留着10亩左右种源林,矗立在连绵起伏的甘蔗地之中。
1989年5月,东门林场又引进一批以大花序桉为主的11种优良桉树,如今较完整地保留在一片135亩的试验林中。这些临近“而立之年”的桉树,最大胸径61厘米,几乎等于3张A4纸的宽幅;平均胸径超过33厘米,相当于1.5张A4纸的宽幅;单株材积量平均1.2立方米,按现在价格相当于两亩5年周期速丰桉。这些大花序桉都是生长过程中及时清除枝桠的无节材,做成的板材或片材平滑无节疤,是制作家具的优质用材。
29年树龄的这片大花序桉,平均每亩保留23株,亩产值超过30万元,亩均年产值高达万元以上,相当于5年轮伐桉树年产值10倍以上。而几年前套种的格木等珍贵树种,还年年“生长”出新价值。
用17年树龄大花序桉制作的家具,在广西林科院陈列有成套样本,色泽、质地等看上去跟俗称“草花梨”的红木相差无几。“价格也跟普通红木相当。”广西林科院副院长、资深桉树专家项东云特意给大花序桉起了个响亮的名字:“澳洲大花梨”。
B优化结构:经济生态两兼顾
本土的松树与外来的桉树结伴生长,松树单产正常稳定,桉树单产大幅提高,两个树种的病虫害都大为减少——两大用材林在派阳山“相亲相爱”,至今已经12年了。
派阳山林场2006年在2000多亩林地上试验松桉混种,2010年开始第一个轮伐期,每亩间种18株的桉树全伐出材1.5立方米,林分内马尾松生长均匀良好,与马尾松纯林相差不大。在试验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派阳山林场进一步探索更科学的间种模式,2011年起进一步扩大松桉混交规模。
派阳山林场场长庞赞松介绍,松桉混交模式是在幼松种植一年长高后,每间隔两行松树补种一行桉树,让幼松得到充足阳光生长。晚一年栽下的速生桉“后来居上”,生长4-5年后进行第一轮采伐,木材收入基本可收回种植松树和桉树的总投入。采伐后萌芽的第二批桉树,生长4-5年又可以采伐,所得收入扣除人工几乎就是利润了。松树10年后进入采脂期,开始产生稳定的红利;18年后进入采伐期,木材收入基本上又是纯利润。
松桉混种,“林向”很有讲究,都是顺坡纵向排列,使间伐桉树时形成“下山通道”,不影响运输作业,也不影响松树生长。
在广西首家获得国际森林认证的派阳山林场,多年来十分注重优化森林结构,长期保持松桉等用材林、八角等经济林、天然林次生林等生态林的合理比例,形成大致各占1/3的大格局。在派阳山,我们看到,山顶用材林、山腰经济林、山谷生态林层次分明,景色宜人。
从用材林、经济林、生态林科学化的宏观比例,到山顶、山腰、山谷合理化的空间布局,再到行间株间混交标准化的微观套种,派阳山林场着力优化森林结构,既有利于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又兼顾了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七坡林场,桉树与红椎、闽楠、格木、米老排、灰木莲、火力楠、香梓楠、台湾桤木等多个珍贵阔叶树种实施多种多样的混交模式,更让人眼花缭乱。有块状混交、带状混交,有行间混交、株间混交,还有见缝插针式的随意混交。在这些混交模式中,既有单一阔叶树与桉树“一比一”混交,又有多种阔叶树与桉树“多比一”混交。据介绍,米老排之类阔叶树落叶多,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形成“以树养树”的良性循环。
对于桉树纯林,七坡林场则做好“异龄复层经营”大文章。在第一轮采伐时,他们选择15株目标树保留下来,延长生长期培育无节大径材。目标树长到15年时,单株价值可达1000元左右。在此期间,5年生长周期的近百株桉树恰好采伐了3轮,每一轮只不过少收入几百元而已。而此时15株无节大径材总价值高达1.5万元以上,与3次少伐15株树总共损失1500元上下相比,增收幅度高达10倍。这种“赔一赚十”的好门道,简单易行真是值得大力推广。
七坡林场场长陈文军的构想是:通过这样多种多样的混交、异龄复层等模式,花上大约20年时间,让七坡林场森林基本实现近自然化经营。
正因为这种近自然化经营森林的模式和蓝图,今年1月23日自治区政府与三立控股公司签署框架协议,由三立公司投资300亿元,利用七坡林场1万多亩林地、场地,建设“七彩世界”森林旅游项目,创建“森林时尚体验、都市文体休娱、健康度假养生”三大旅游服务体系,形成文化、商业、休娱、会展、度假五大产业体系,打造“环绿城南宁森林旅游圈”的标杆性项目和国家5A级景区。
C示范扶持:提质升级正当时
“十三五”期间,广西森林采伐限额每年为4886.66万立方米,其中桉树3199.75万立方米,约占2/3。显然,把广西推上全国最大木材产区“头把交椅”,桉树正是“主力推手”。
目前广西桉树约占全区商品林总面积的30%,与松树、杉树“三足鼎立”。从2001年到2008年,广西桉树以年均200万亩以上速度扩张。广西林科院桉树研究所任世奇博士认为,近年在种植面积大致稳定的情况下,全区桉树蓄积量持续增加,一方面说明市场机制发挥激励作用,一方面说明桉树林分质量持续提高。全区现有3500多万亩桉树中,国有林场经营500多万亩,集体和个人经营3000万亩。小规模经营者占主体地位,短周期采伐成为主流模式,原因大致有四:一是尽快回收资金的压力,二是火灾虫灾风灾等自然风险的规避,三是对采伐政策变化的担心,四是外来经营者对当地农民长期守约缺乏信心。
长期研究和推广桉树的项东云,特别推崇大花序桉。大花序桉目前在东门林场形成了年产百万株组培苗的规模。由于育苗技术复杂、成本较高,尽管一株组培苗卖3.8元,价格相当于普通桉树组培苗近4倍,育苗卖苗经济效益却不显著,进一步扩大产量缺乏动力。项东云不主张桉树以短周期采伐为主桉树,因为频繁的林地干扰是造成植被破坏、环境干扰的主要原因。他表示,各种用途的桉树,最好都延后两年采伐:作为纸浆材的一般桉林,6-7年采伐为宜;用于加工实木地板的无节材,7-9年采伐较好;用于制作实木家具的中大径材,适合9-12甚至15年采伐。
桉树在广西经过十几年以数量扩张为主导的大发展,确实应该迈向以质量提升为主导的新轨道。政府“有形之手”强力扶持引导,国有林场“排头兵”积极示范推广,广西桉树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我区扶贫监督考核常态化制度化
从2016年开始,我区针对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在全区范围内加强扶贫监督检查,实行脱贫攻坚三项制度,实行最严考核评估,使扶贫监督考核形成了常态化制度化。日前,记者从自治区扶贫办获悉,在2016年、2017年中央对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成效考核中,我区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8个 【详细】
广西完善长效机制确保青山常在、清水长流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山清水秀地干净”“良好生态成为广西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广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八桂大地实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 【详细】
一见壮锦许深情 80后姑娘用创意传播传统文化
85后姑娘于明凤,是广西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2012年时,因为工作原因,她在靖西接触到了壮锦文化,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使用织锦机织壮锦,这一触碰,她就喜欢上了壮锦。此后,她不断钻研,并先后设计生产了多种文创产品,如花山小人台灯、梳 【详细】
迎接“5·19中国旅游日” 广西这些景区门票半价
对于喜欢旅游的人来说,这个节日一定不能错过。即将到来的2018年“5·19中国旅游日”,全区各地除了举办主题活动来宣传旅游外,部分景区还推出门票半价优惠等活动。据悉,今年“5·19中国旅游日”宣传的主题是:“全域旅游·美好生活”。 【详细】
迎接“5·19中国旅游日” 广西这些景区门票半价
对于喜欢旅游的人来说,这个节日一定不能错过。即将到来的2018年“5·19中国旅游日”,全区各地除了举办主题活动来宣传旅游外,部分景区还推出门票半价优惠等活动。据悉,今年“5·19中国旅游日”宣传的主题是:“全域旅游·美好生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