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2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骆 怡 通讯员 谢雪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5月18日,记者来到贺州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碳酸钙学院)的实验大楼,在一楼实验室里,只见身着白大褂的师生们在琳琅满目的实验设备前忙碌。这里是课堂,也是研究基地。

  近年来,贺州学院坚持立足地方,协同发展,加大了对理工类专业和学科的扶持建设。针对贺州市碳酸钙和装配式建筑两个千亿元产业,碳酸钙学院围绕产业的关键技术和新产品开发需求开展科技攻关,提高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千亿元产业呼唤科研人才

  带领学生实验的是年轻的博士莫福旺,他是碳酸钙学院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2015年入职以来,在粉体材料的教学和研究上挑起了大梁。

  “企业来实验室找我们,大多是产品出了问题。比如,轮胎产品不合格,有可能是其添加的碳酸钙产品不够好。我们会对他们的产品进行检测分析,为企业拿出产品的改性方案。”莫福旺告诉记者。

  为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合资源,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特别是碳酸钙千亿元产业,贺州学院于2016年1月和12月先后成立了贺州市重质碳酸钙开发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碳酸钙学院)。2015年5月入职的浙江大学博士陈珍明任新成立的贺州市重质碳酸钙开发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碳酸钙学院成立后,他又被任命为主持工作的副院长。

  据介绍,在贺州市碳酸钙产业10万从业人员中,有粉体相关知识的占比不到10%。碳酸钙学院的成立,不仅肩负着贺州市碳酸钙产业人才培养的重任,还要围绕碳酸钙产业的关键技术和新产品开发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延伸产业链、增加碳酸钙产品附加值,为碳酸钙千亿元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实验室升格“自治区级”

  碳酸钙是贺州市支柱产业之一,该市近年来相继被中国无机盐协会和中国石材协会授予“重钙之都”“岗石之都”称号,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重质碳酸钙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人造岗石生产基地。但就目前情况看,贺州碳酸钙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链延伸不足,潜能有待开发。

  各级部门对贺州学院碳酸钙学院的建设非常重视。一方面,贺州市及校方都加大了对碳酸钙学院的资金投入,科研大楼“求真楼”于2016年下半年动工,次年9月就全面入驻。贺州市还将碳酸钙学院科研平台建设纳入了政府财政预算。另外,在吸引人才方面,他们克服了不少困难,将人才高地迅速搭建起来。

  “就区域人才竞争力而言,广西排在全国中下游水平,而贺州又属广西偏远城市,吸引人才就显得特别困难。”陈珍明介绍,碳酸钙学院成立前后,贺州市政府和校方联合重拳出击,出台了优厚的引才待遇和灵活的引才政策,吸引了一批碳酸钙行业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同时,依靠“以人才引人才”等办法,很快引进了20多名博士。

  2015年入职的博士万茂生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到贺州来,主要还是看重贺州是全国碳酸钙的主要产区以及碳酸钙产业链延伸上存在的巨大潜力,作为科研人员,这里有广阔的舞台可以“大展拳脚”。

  陈珍明与其带领的团队深知责任重大——他们从五湖四海而来,组合在一个新成立的学院。底蕴和积累无从谈起,要短时间内干出成绩,就要比别人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2016年10月,在原贺州市重质碳酸钙开发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集全市、全校之力申报的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被批准为自治区第五批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在最终申报成功的17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里,南宁和桂林共占了15家,我们获得一席十分不易。”陈珍明说。

  有一种使命在召唤

  “以前是我们去找企业,常常吃闭门羹,因为那时企业不相信我们有这个能力。现在不同了。企业在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过程中遇到技术或产品质量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我们。”陈珍明自豪地说。

  培育基地获得批准筹建之后,短时间内拿出高水平研究成果,这是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

  因此,碳酸钙学院采取短平快的形式,与区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其中,万茂生对“提高碳酸钙的白度亮度”的研究成果很突出。“白度、亮度不够,碳酸钙产品就卖不上价钱,我们研究出新型改性剂,可以将白度提高到95%左右。”万茂生说,目前,他就此已发表3篇重要学术论文,有20多项专利正在申请中,研究成果正在碳酸钙企业进行试验,效果令人满意。

  白度亮度提高,这对于延伸产业链,提高碳酸钙产品的附加值意义重大。另外,碳酸钙学院还开展了石墨烯、3D打印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高性能热点新材料领域的研究。

  现在,企业纷至沓来。“与普通质量检测和分析测试中心不同,我们能做到人-仪器-产品真正的三合一。企业送来待检的样品,我们不但能测试、能剖析、还能提供科学建议或技术指导等,进而为企业优化配方或开发新产品提供更多可能。”陈珍明说。

  目前,贺州学院碳酸钙学院有应用化学和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今年还将申报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而形成与碳酸钙和装配式建筑两个千亿元产业全产业链高度吻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力图全方位融入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