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2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袁 琳 通讯员 覃聪颖 蒋琦莉 文/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防城港市有一个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将滩涂红树林直接“圈”入城区核心地段,让人大开眼界。

  记者袁琳 通讯员覃聪颖 蒋琦莉 文/图

  蓝天艳阳,北海当地热议的“惠民一号工程”正在实施:投资25亿元,保护红树林,建好国家湿地公园。

  “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设在北海的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楼正墙上,醒目镶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这是2017年4月19日总书记视察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时的叮嘱。

  中心主任范航清博士介绍,在全球红树林面积比历史高值锐减2/3的情况下,本世纪以来广西红树林面积稳中有增,继续保持全国第二位,其中天然林面积稳居全国第一位,生态优势金不换。

  保护,存续原生态

  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系统,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披着晚霞踏足的地方,是对公众开放整整10年的景区。在这里,人们可以进入一望无际的红树林深处,欣赏红树林在海水中半隐半现的独特风姿,近看白鹭等鸟类在树梢上时歇时舞的优美身影,观察鱼虾蟹贝等水生物在滩涂浅海共存共生的和谐情景。

  作为旅游景区实行规范化管理后,渔民不再从这里出海返岸,不再在这里养鸭拾贝挖沙虫,红树林湿地得到休养恢复。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唐筱洁介绍,包括金海湾景区的沿海红树林以及浅海区域、入海河道冯家江和上游鲤鱼地水库及其岸边区域,都纳入了国家湿地公园范围,总面积2009.8公顷。自2011年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以来,湿地公园实施红树林生态恢复、修复工程380亩,新种植红树林36亩,正在按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的要求加紧建设。

  防城港人格外珍爱红树林。当初市委、市政府等机关从港口区迁移出来时,就把新址红树林保护利用纳入总体规划。现在,这片原先没有居民的处女地,已经发展成为繁华新城区。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坐落新城核心区,把存在千百年的红树林完整“揽入怀抱”,成为都市中难得的“原始景观”。临海而居的市民,红树林推窗可见、出门即达。东北退休干部张先生在防城港购房住了两三年,让他动心购房、舒心安居的就是红树林:“红树林伴居,福气!”

  防城港江山半岛西岸边的石角,红树林连片面积超过1000公顷,为我国大陆之最,是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目前,石角保护区建有展览馆、观林台和栈桥等设施,正在建设集科研、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修复,补植再补植

  退潮时乘船一二十分钟,来到钦州茅尾海中间正好露出水面的一个大浅滩。这片以前没有野生红树林的地方,去年种植的红树林幼苗长到了半腿高,连片490亩。

  来到岸边另一片滩涂,两大片原生红树林之间,是一道宽宽的“河床”,这是日复一日潮涨潮落冲刷出来的,多少年来两边红树林野生种苗就是扎不下根。现在,去年种下的红树林新苗生机盎然,因为每株小苗都是挖30厘米深坑种下的。

  在这些红树林自然生长困难的地方,去年钦州市新种下1200多亩新苗。已经退休的当地林业站老站长杨福荣,是领头承包种植红树林的功臣,获得过诸多自治区、国家级荣誉。

  杨福荣说,每年5-6月酷暑天,潮位较低,是种植红树林的好时节,但劳作却十分艰苦:滩涂无遮无挡上晒下烤,搬苗挖坑全靠人力,每天争抢3-5个小时不停干活,种1亩苗要花3个工日,200元一天工钱还难请人。种植红树林成活率很低,第一年保存下八九成,第二年保存下六七成,第三年剩下三成就不错了。隔年需要根据情况补苗加固,还需投入大量人工抚育,经常需要补四五轮苗才最终成林。

  今年钦州市再扩种480亩红树林,即将招投标。招标资金很有限,算下来只够人工费,已经68岁的杨福荣将继续携子上阵。

  在北海市防护林场的海滩苗圃,工人们趁着退潮时分加紧往营养杯插苗,过不久涨潮时整个苗圃就淹没在海水中了。防护林场成立于1960年,2003年7月国家林业局批复建设全国第一个红树林良种繁育基地,2009年完成建设通过验收。基地培育的白骨壤、桐花树、拉关木等红树林品种被自治区林业厅认定为省级林木良种。该场副场长高忠春介绍,十几年来这里提供的种苗为沿海增加了数千亩红树林。

  “十几年”“数千亩”——与今年前4个月广西油茶新造林27万亩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个中缘由,北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庞万伟一一解释:一是广西沿海适宜种植红树林的滩涂浅海已经很少;二是红树林育苗难度大、造林保存率更低,业内有顺口溜“一年生,二年死,三年死光光”;三是红树林属生态公益林,人工造林全都是政府行为;四是国家投入相当有限,下拨资金连购苗都不够。

  广西全区及其沿海三市的红树林面积,缺乏统一的权威数字,林业、海洋等相关部门的统计方法不尽相同。据了解,2001年北海市有红树林2733公顷,现今面积有两个数字,海洋部门统计数字为3264公顷,林业部门统计数字为4600公顷,主要原因在于对许多新种下的红树林“成林”与否认定不一致。钦州市2016年森林资源复查,红树林面积为3166公顷。防城港市近年在重点海域大力修复红树林,2008年至今,红树林面积从1274公顷增加到3000公顷。据此汇总,全区现有红树林面积应在1万公顷上下。

  复兴,产业哺生态

  越来越珍贵的红树林,怎样保护、修复、复兴?牵动着广西干部群众的心,更牵动着科研工作者的心。

  “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树林,必须绝对保护。对于保护区外的红树林,生态保护应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范航清主张。

  事实上,他们就此进行了长达10年的科学探索和技术实验,其中“地埋管道红树林原位生态养殖”项目,先后取得国家、国际专利。

  2008-2009年,项目组在防城港市珍珠湾红树林区探索底栖鱼类、蟹类和贝类的生态养殖方式,采取的方法包括围网、沉箱、底播、模拟巢穴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沉箱+管道+管道流水”的构思和设计,通过小规模实验,2010年取得成功,形成“地埋管道红树林原位生态养殖”的关键技术,实现在滩涂泥地下埋设管道配合沉箱养殖鱼类,滩涂泥地上正常生长红树林,林间海水中保育和增殖软体动物。

  如今,在防城港珍珠湾80亩次生红树林滩涂上,“地埋式管道红树林动物原位生态保育研究及示范基地”有序运转。21个养殖窗口(大型沉箱)、850米林间栈桥和1间22平方米的海上漂浮木屋,合计面积不超过红树林面积的5%,基本不改变滩涂原来地形地貌。

  在埋管、沉箱中养殖的是本地乌塘鳢,平均年产75公斤/亩,产值9000元/亩,相当于同面积红树林天然海产品价值的20倍以上。无论与移除部分红树林挖掘池塘的“基围养殖”模式,还是与用网圈围红树林的“围网养殖”模式相比,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更胜一筹。

  “红树林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并持续带来经济收益,才能得到永久保护,才不会被转变为农田、盐田、养殖塘、港口码头、临海工业用地。”范航清如是说。

  当下,范航清又把目光投向数以万公顷计的沿海废弃虾塘。由于多年养殖污染,广西沿海虾塘严重退化,过半无法继续使用。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遥感调查发现,2013年广西海水虾塘面积共有4.6万公顷,如今大半废弃了。当初,这些虾塘几乎都是生长红树林的滩涂浅海。

  “如果利用这2万多公顷废弃虾塘的一半面积重新种上红树林,总面积比广西现有红树林还要多。”范航清看到天高海阔,更感到任重道远:“废弃虾塘全都有主,谁肯给你种红树林?”

  虽然拥有在原有红树林滩涂浅海搞生态养殖的经验和技术,但要在废弃虾塘上新种红树林搞种养一体化人工生态系统,全球尚无先例,是一个新挑战。范航清的“技术路线图”是:废弃虾塘“既造滩又造塘”,人工建造全新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科学实施分级养殖、循环利用、自然净化。虾塘“复活”,权属不变,政策支持,何乐不为?首个项目正在北海市国家海洋科技园区进行试验攻关,面积50亩。

  “复兴红树林,不是简单扩大面积,而是修复整个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动物植物群落,实现可持续发展。”言谈中看得出这位科技工作者的深谋远虑。

  相关新闻:

  走生态与产业双赢之路

  木本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壮乡儿女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八桂大地、江河湖海留存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红树林就是广西引以为傲的宝贵天物,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

  本世纪以来,广西红树林面积稳中有增,红树林生态系统也稳中向好,具有“金不换”的生态优势。不过,这个优势并不稳固,红树林被占用的问题尚未完全杜绝。好在涉及的地方和部门立行立改,停止红树林占用,恢复红树林面积,提升红树林质量,改善红树林环境,加强红树林保护,谋划红树林科学利用、可持续发展。如果以此为切入点,标本兼治,突出治本,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广西红树林面积稳中有增的势头完全值得期待。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我们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

  怎样做到统筹兼顾,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广西林业人更需要继续坚持和发扬光大这个发展理念,在红树林保护、修复和科学利用上走出一条新路来,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美丽广西演绎成生动现实。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