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13日 来源:百色新闻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百色8月10日讯(通讯员 黎炳锋)近年来, 百色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探索采取多种形式,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 解决空壳村问题, 取得初见成效。

  入股龙头企业保低分红模式。贫困村利用财政支持的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由政府牵头带资入股养殖龙头企业或合作社,行使监督职责,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村集体每年保底分红5-10%。如田阳县21个贫困村入股华润五丰、田东县16个贫困村入股钱记蛋鸡公司、靖西市34个贫困村入股扬翔集团等。目前全市已有102个贫困村采用这一模式,占55%。

  代养收入模式。由企业提供种苗、饲料、药品和技术,负责市场销售,实行订单保底收购,村委(村民合作社)负责按照企业要求进行养殖生产和管理。如靖西市果乐乡大有村与红谷集团合作建设养殖基地,由公司提供猪苗、饲料,并负责保价回收,一头猪利润200-250元,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近6万元。目前采用这一模式全市有56个贫困村,占30%。

  租赁资源模式。由村委建设新基地或者盘活集体原有的资源,再由公司(合作社)承包统一经营管理,村集体每年收取一定的租金。如乐业县幼平乡大洞村,由村委投资建设钓鱼棚15个,发包给合作社(能人),每年为村集体创收7万元。又如德保县敬德镇渠岩村整合村集体闲置土地、厂房,同时入股50万元,与德保绿谷养猪场签订10年整体打包出租协议,村集体按总投资6%收取租金和每年3万元分红。目前全市有18个贫困村采用这一模式,占10%。

  同时,各县市还根据自身实际,发展出“产业园+扶贫养殖小区+贫困村”、“引导基金+合作社”等扶贫开发新模式,丰富了村集体与养殖企业联创联建形式,使养殖基地经营、管理、运作更加市场化,有效降低资金投入风险。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