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如歌岁月,六十载春华秋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富民兴桂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
拼版照片:上图为火车行驶在枝(城)柳(州)铁路广西境内的融江大桥上(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欧启明摄);下图为动车行驶在南宁市屯里特大桥上(新华社记者黄孝邦2017年4月1日无人机拍摄)。自治区成立60年以来,以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境内铁路营运里程由1958年的1358公里增加到2018年10月的5191公里,其中高铁营运里程1771公里,位居全国前列。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3年11月6日拍摄的广西龙滩水电工程截流成功瞬间(新华社发);下图为2018年10月11日使用无人机拍摄的广西龙滩水电站(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上镇村村民在悬崖峭壁间修路(新华社记者刘广铭2012年6月1日摄);下图为都安瑶族自治县龙湾乡境内的盘山公路(新华社记者陆波岸2017年7月27日摄)。数据显示,广西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0.61%提高到2017年的49.2%,农村实现村村通水、通电、通硬化路、通广播电视、通网络信号。
拼版照片:上图为南丹县怀里村村长陆老界在喂鸡(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谢家华摄);下图为安置了1000多户白裤瑶移民的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移民集中安置点(新华社记者周华2018年10月11日无人机拍摄)。广西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100万减少到2017年的267万,贫困发生率由70%下降到5.7%。
拼版照片:上图为贵县(现为贵港市)糖厂正在外运蔗糖(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邓亚平摄);下图为机器人在崇左市江州区一家糖厂的制糖车间作业(2017年12月11日新华社记者周华摄)。自治区成立60年来,糖业不断发展,目前食糖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6成左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糖罐子”。
拼版照片:上图为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桂柳高速公路即将竣工通车(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陈瑞华摄);下图为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位于广西南宁的安吉立交桥(新华社记者陆波岸2017年12月21日摄)。2017年广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高速公路网覆盖所有地级市和89%的县级节点,对外辐射滇、贵、湘、粤等周边省份及东盟国家。
拼版照片:上图为在电影《刘三姐》中饰刘三姐的演员黄婉秋(右二)在三月三歌会上与各族歌手在一起(新华社记者何国正1984年4月3日摄);下图为各族同胞在位于南宁市的广西民族村欢庆三月三(新华社记者陆波岸2018年4月18日摄)。自治区成立6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扎实推进民族工作,5600多万各族群众亲如一家,团结一心携手共圆“中国梦”。
拼版照片:上图为广西柳州微型汽车厂工人在生产中(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谢家华摄);下图为位于柳州市柳东新区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宝骏基地(新华社记者周华2018年11月5日无人机拍摄)。如今,广西年汽车产量248.61万辆,整车产量占全国的8.6%,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
拼版照片:上图为田东县农民在劳作间隙休息(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谭志强摄);下图为田东县平马镇升太村村民在管护连片种植的西红柿(新华社记者周华11月29日无人机拍摄)。2017年,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从1958年的12.71亿元增长到2906.87亿元,甘蔗、蚕茧等产量多年稳居全国首位。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改革开放40年广西农村贫困人口从2100万降到267万
广西集“老、少、边、山、库”于一身,是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100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26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0%下降至5.7%,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详细】
相亲相爱一家人——一个多民族家庭的故事
“是时候正儿八经地做份家谱了。”近来,侯光祖心里头总记挂着这一件事情,只要空闲下来就着手筹办。他罗列在白纸上的家庭关系图谱,正是一家人上演四世同堂、奏响民族和谐曲的美好曲谱。 【详细】
【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惠民工程:让民生实事“落地生根”
发展与改革的目标,是让百姓有幸福、得实惠。在广西,连续推进的民生建设,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百姓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让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