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记者在合浦县白沙镇制衣产业中心基地了解到,该产业基地实现56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2018年全镇2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0万元。白沙镇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得益于北海市实施的产业发展模式。为顺利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近年来,该市在有关乡镇积极探索创建“中心基地+卫星工厂”产业发展模式,实行“参股合作、本金保底、每年固定10%分红”机制。
“红色引擎”激活“归雁经济”。该市结合外出务工人员多、在外经商办企业多等特点,实施本土创业人才回引计划,创新开展服务企业“三有三送”活动和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从思想找准问题根源、从资金切入突破瓶颈、从政策推动计划落实,有效激发在外经商办企业的乡土人才回乡发展。周建章是白沙镇人,曾在广东惠州经营一家制衣公司,家乡党委相关负责同志多次与他沟通,并帮助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让他最终下定决心将产业转移回乡。他注册了北海建丰制衣有限公司,并成立公司党支部。与此同时,白沙镇党委向该公司派驻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推动扶贫产业基地建设,吸纳1000多户贫困户、市县本级财政扶贫资金400多万元入股开展合作经营,实现了公司发展、贫困户就业和集体增收的共赢目标。
村企合作建起“卫星工厂”。为让更多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该市不断加大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力度,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扶贫产业发展。白沙镇采取“村(贫困户)入股联建、村提供土地、组织输送劳务,厂方提供建厂资金、技术”的村企合作模式,引领各村建设“卫星制衣工厂”,形成区域性制衣产业链。目前,北海建丰制衣有限公司年缴纳税金150多万元,2018年以来的订单额已达到6000万元;建成7个“卫星制衣工厂”,吸纳贫困人口120多人、留守妇女200人、农村劳务人员560人就业。工人平均月工资2500元,熟练工可达6000元,入股的贫困户每年享受分红,入股联建的村委每年可获集体经济收入。
产业园区打造集群效应。合浦铁山东港产业园推动“东港产业园+”的产业模式,对标现有制衣产业,组织精准招商,打造制衣产业集群,深入推进乡村“卫星制衣工厂”建设,不断把制衣产业向农村延伸。目前,该产业园已与深圳一家大型港资企业开展洽谈工作。其他产业园区也正在抓紧创建返乡创业园,发挥商会的平台作用,开展亲情招商,发动本地籍优秀企业家返乡创业,进一步拓展“中心基地+卫星工厂”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北海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 同时具备八项业务功能
1月28日,北海综合保税区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北海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综合保税区从此正式开关运作,对北海乃至广西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详细】
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 ——北海市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侧记
连日来,参加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北海市代表团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谈发展、讲问题、提建议,为奋力推进北海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详细】
北海村级服务大跨越 :作指尖规划 开指尖政务 赶指尖集市
“美丽广西·宜居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北海市以创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工作为抓手;依托“互联网+”独创“农事网通”“阳光红页”平台;通过推动“指尖触屏”成为办事大厅,“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末端物流”接替集散中转,“黄牌红牌”紧盯限时办结,“ 【详细】
北海全市428个村(社区) 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3万元
2018年以来,北海市持续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多举措为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截至12月底,全市428个村(社区)全部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其中,64%的村(社区)达到5万元以上,12.8%的村(社区)达到10万元以上。 【详细】
北海力促工业高质量发展侧记:让发展动力更强劲
11月27日,惠科电子投资建设的西南地区最大移动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正式启动;12月7日,由京东集团投资约30亿元建设的京东云(东盟)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等系列项目,正式签约进驻北海。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