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6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我区大石山区产业扶贫成效卓著

  ■截至2018年底,35个大石山区县“5+2”特色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均达80%以上

  ■35个大石山区县基本构建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我区这一做法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

  靖西讯(记者 陈静)3月13日,记者从在靖西市召开的全区大石山区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上获悉,我区坚持把产业扶贫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狠抓特色产业发展,成效卓著,这些成绩集中体现在自治区编写并经鹿心社书记亲自审定的《大石山区扶贫产业发展实例》中。截至2018年底,35个大石山区县“5+2”特色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均达80%以上。

  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近年来,自治区先后出台了《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广西实施规划(2016-2020年)》《广西“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关于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实施意见》等系列产业扶贫政策文件,涵盖了产业扶贫的各个方面,各市县也因地制宜编制了产业扶贫规划、计划、方案,制定了具体措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扶贫政策体系,为产业扶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培育了特色鲜明的扶贫产业体系。自治区出台了《全区有扶贫任务县(市、区)特色产业目录和认定标准》,明确了每类县每个产业的规模、集中连片点数量和连片点规模要求,引导贫困县、贫困村科学遴选确定和集中力量发展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有效推动了特色产业发展。目前,35个大石山区县基本构建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我区这一做法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

  探索出一些好经验好做法。靖西市立足喀斯特地形地貌实际,把烤烟、桑蚕、水果、养殖“三种一养”作为主导特色产业,每年市本级财政安排资金8000万元扶持农业产业发展,突出龙头企业带动,烤烟面积达6.2万亩、桑园面积达14.7万亩、水果面积达16.5万亩、生猪出栏29.4万头。融安发展金桔电商扶贫模式,通过发展农村电商促进金桔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累计带动1万多户贫困户发展金桔种植,带动2.6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实现增收1.7亿元。龙胜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全县以龙脊为龙头,打造了20多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惠及贫困人口2600多户8000多人,其中大寨村271户贫困户2018年分红670.6万元,户均2.5万元,最多的贫困户领到了5.6万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