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7日 来源:广西日报2019-04-17 作者:刘凤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据《广西日报》报道,壮大县域工业,要做好“特色”文章。4月12日,在扶绥县举行的全区县域工业发展现场推进会提出,各地要探索切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有效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拳头和主攻产业,从特色中提升规模、质量和效益。

  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工业兴则县域兴,工业强则县域强。只有强健工业筋骨,做大县域工业总量,才能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2018年,广西各县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全新发展思路,着力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全区71个县(城区除外)经济总量占全区的42.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均高于全区1.8个百分点。全区县域工业呈现增速企稳、结构趋优、效益向好发展态势。

  实际上,一个县域范围内的资源和要素数量、类别是有限的,推动县域工业发展,宜“特”不宜“全”。各地当立足地方特色,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谋县域工业,发展才会有更好前景。

  比如,去年以来,自治区工信厅联合35个工业重点县开展规划编制,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取得初步成效。其中,扶绥县抓特色壮大县域工业,逐渐形成制糖、水泥建材和木材加工三大支柱产业;灵山县培育发展轻工消费品工业;藤县推动陶瓷产业特色化发展,全州县做大做强米粉产业……“一县一特色”县域工业发展前景迷人。

  观东部发达省市县域经济发展,不难看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域,一般都有富有特色、竞争力强的县域工业支撑。看广西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县域则缺乏这种支撑,其工业甚至还是一些散、小、差的小企业。

  实践说明,只有立足地方特色,抓项目建设并内化为产业,形成集群,才能补齐工业短板。因此,推动县域工业发展,就必须找准本地发展的产业定位,着力在“特色”上做文章,避免产业同构,决不能“一窝蜂”“一阵风”。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各县今年围绕现有工业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在自治区产业规划和政策性引导下,壮大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各展所长。大方向对了,余者就是如何干、加油干了。

  毋庸置疑,产业需要聚集,聚集才能发生聚变,进而衍生出源源不绝之动力。壮大县域工业,关键也在于聚集与营造,将园区建设、企业扶持和产业链构建融为一体,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和集聚效应,营造县域工业的竞争优势。

  比如,今年广西农产品主产区及部分县,重在加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做强做优生态食品特色产业;桂东南及北部湾地区工业重点县,则明确“一园一品”主导产业,重点策划建设一批特色轻工业产业园区,聚合形成县域工业的特色优势。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也是立县之本、富县之策、强县之源。把工业摆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心位置,做好做足“特色”文章,才能发挥好县域工业的主导作用,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层次和质量。一旦失去了特色产业的支撑,壮大县域工业之举就显得苍白无力。

  总之,我们必须立足地方特色,推动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园区建设、产业布局、重大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鼓励全区各县找准县域亮点和特色,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加快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支撑点。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拔萝卜的萝卜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