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讯(记者/莫迪 通讯员/陆振波)6月8日,天气炎热。陈寿忠仍牵着黄牛走在田间地头,让牛吃草。这是他养的第3头牛。
59岁的陈寿忠是宁明县北江乡法奎村理明屯的贫困户,2017年8月他把5000元扶贫产业基金“抵押”在骆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领回一头黄牛散养,约定牛增重每公斤可获利24元。闲时捡回蔗叶,再用米糠和剩粥等搅拌,当作饲料喂养,牛儿成了他能获利的移动“银行”。
在崇左市,像他一样“赶着牛儿奔富路”的贫困户有成千上万人,牛存栏达33.26万头。
崇左每年甘蔗种植面积保持在400万亩以上,尾叶产量400万吨以上,加上玉米、木薯、花生藤等农作物秸秆,年产农作物秸秆700万吨以上,经过初加工后,可以满足70万头牛一年的青饲料用量。
这让蔗叶养牛产业化成为可能。
从2016年开始,崇左市大力发展蔗叶养牛产业,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39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扶持牛羊养殖,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带动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目前已建立专业合作社196个,覆盖贫困村211个,人均增收700元以上。
天等县南岭村养牛能人劳绍般在政府扶持下建起养殖小区,带动8户贫困户成立犇犇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贫困户以养殖场地、技术等“挂靠托管”合作社的方式参与产业发展,享受养殖能人以及相关部门在养牛技术、防疫等方面的培训指导,提升自己的“造血功能”。
贫困户黄克锋在合作社学到养牛管理和防疫技术后,就在自家旁边建了300平方米的养牛小区,带动本村3户贫困户参与养牛。
据悉,每头牛每年可获利5000-6000元。在养殖能人示范带动下,该市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投身其中。
为充分利用甘蔗尾叶等秸秆资源,发展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生态经济,提高甘蔗产业的综合效益,6月11日,崇左市与中禾恒瑞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共推蔗叶养牛产业扶贫项目,计划总投资27亿元,按存栏5万头纯种安格斯能繁母牛和年出栏4.5万头育肥牛的规模规划建设。
据悉,中禾恒瑞是国内第一家高端肉牛全产业链集团,目标是在崇左市建设中国最大的肉牛基地,邀请国家现代农业(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为蔗叶养牛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畜牧业的智能化、数据化,建立完善的现代化肉牛产业体系。该集团计划用3年时间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共融发展模式,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肉牛产业,将崇左打造成为中国高端牛肉供应的安全战略基地。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果县:太平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助农致富增收
平果县太平镇位于平果县西部,东与坡造、旧城镇接壤,南与马头镇相连,西邻田东县思林镇,北接海城乡,距县城22公里。太平镇2005年与原耶圩乡合并,现总面积434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244个自然屯、460个村民小组,共1.9万户人口7.35万人,主要居住壮、瑶等民族,耕地 【详细】
融安县:扶贫微产业暖了搬迁群众的心
近年来,广西柳州市融安县采取系列措施,积极发展微市场、微田园、微车间等微产业,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通过建设扶贫微车间,让搬迁群众就地就业;建设微田园,切实改善搬迁户的生产和耕作需求,分配0.1亩/户土地给1000户搬迁户(动态管理)自主 【详细】
平桂区:“养茶”产业链加速“土瑶”脱贫
在贺州大桂山山脉深处,有“土瑶”居民,又称为“本地瑶”,中国瑶族稀有支系,这里属于高寒地区,莽莽的大山深处,却拥有着浓厚的“养茶”文化,经过平桂区多年扶贫的发展和推进,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养茶”产业链。 【详细】
平果县:凤梧镇开展扶贫产业技术培训
为加快脱贫攻坚工作步伐,坚决贯彻落实县委黄志愿书记到凤梧镇贫困村调研指示精神,大力推进产业促农增收,全面做好特色产业脱贫工作,凤梧镇积极组织贫困户开展培训,邀请县科技特派员送产业培训到村,受到贫困户和村民欢迎。 【详细】
博白县:小草木“编出”大产业
博白县编织工艺品产业一直以来享誉盛名。经过40多年的发展,当地已把芒编产业扩展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由当初的芒编发展到现在以芒、草、藤、麻、叶等绿色环保植物资源为主的5万多个品种,产品融艺术性、装饰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