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奏响建设文化旅游强区最强音。
6年间,广西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2013年至2018年,旅游接待总人数从2.47亿人次增长到6.83亿人次,旅游总消费从2057.14亿元增长到7619.90亿元,各项指标年均增长率超过22%,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的过程中,文化旅游业在县域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山水之间尽显壮美广西繁华盛景,广西文化旅游强区呼之欲出。
优化布局实现“多龙共舞”
2013年以来,广西着力优化文化旅游业布局,重点推进“三区一带”即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边关风情旅游带建设,推动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颇有成果,国际山水旅游龙头地位进一步强化。6年间,桂林三级旅游服务基地体系建成,两江四湖·象山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阳朔遇龙河旅游度假区成为广西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逍遥楼和正阳东巷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历史文化新名片,“桂林千古情”等旅游新产品不断推出,8条大桂林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加快推进,旅游业态从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康体养生集于一体的综合性新业态转变。
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日新月异,涠洲岛、江山半岛、茅尾海等重点旅游区域和重大项目建设成绩斐然,滨海旅游度假龙头地位进一步确立。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与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赐福湖君澜国际度假酒店等投入使用,长寿养生龙头地位进一步确立。广西边海国家旅游风景道基础设施与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边关风情旅游带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打响。
着力打造环首府、桂中、桂东南“三大生态旅游圈”,弥补桂中、桂东南在旅游布局上的空白,全区文化旅游发展呈现“多龙共舞”的喜人局面。
旅游业综合贡献测算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全区旅游业综合增加值为3726.7亿元,同比增长23%,占GDP比重18.3%,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0.2%。今年上半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4.24亿人次,同比增长25.2%,实现旅游总消费4957.81亿元,同比增长29.7%。
激活县域经济“一池春水”
广西旅游,最好的资源在县域,最富潜力的增长点在县域,最薄弱的环节也同样在县域。
2013年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战略举措;2015年,国家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几年来,全区各地围绕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大手笔推进文化旅游建设,激活县域经济“一池春水”。
截至目前,广西已经打造了27个特色旅游名县,评定6家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有14个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19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62家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区111个县(市、区)有93个参与旅游“双创”工作,占83.78%,形成了全域旅游发展燎原之势。
通过“双创”工作促进旅游扶贫,已成为我区各创建单位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抓手。2016-2019年,自治区共切块下达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1.14亿元用于旅游扶贫,争取国家旅游发展基金6580万元支持贫困地区“厕所革命”和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区参与“双创”的单位中有42个贫困县,其中20个已实现脱贫。
文化旅游扶贫力度不断加大,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活力。2018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3.08亿人次,同比增长约31%,约占全区接待游客量的45.1%;乡村旅游消费约2064.17亿元,同比增长约37%,约占全区旅游总消费的27.1%,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贫困群众开始享受到文化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文化旅游品牌大放异彩
广西拥有“老、少、边、山、海、寿”六大特色,是美丽中国形象塑造的重要资源和亮丽名片。立足资源禀赋,我区不断加快品牌建设步伐,打造了一批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深受海内外游客青睐。
2013年以来,全区旅游部门以建设优质景区为抓手,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2015年、2017年、2018年,南宁市青秀山景区、桂林市两江四湖·象山景区、崇左市德天跨国瀑布景区相继荣获国家5A级景区。北海市涠洲岛南湾鳄鱼山景区、贺州市姑婆山景区创国家5A级景区于2017年初通过初评,百色起义纪念园景区创国家5A级景区于2018年通过初评,正式上报文化和旅游部申请最终评定。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区共有国家A级景区511家,其中国家5A级景区6家;国家4A级景区214家,数量位居全国第3位。
品牌景区的打造,有力拉动当地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德天跨国瀑布景区不断优化提升,加快了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步伐,这也是我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建成开放后,游客只需完成简易通关手续,便能畅游中越各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景区景点。
近年来特别是2018年广西文化和旅游机构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厅以来,广西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一批高质量高水准的文化旅游品牌绽放夺目光芒。
以深挖山水背后的文化内涵为抓手,推动“山水之乐”向“文化之乐”升级,建设了一批包括桂林逍遥楼、东西巷在内的新文化地标;以世界遗产花山岩画、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灵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霜降节为重点,“唤醒”处于原始资源状态的文化遗产,将其打造为当地文化旅游拳头产品;推出《印象·刘三姐》《坐妹·三江》《桂林千古情》《梦·巴马》《秘境·东南亚》《花山》等一批演艺精品,带旺夜经济。《印象·刘三姐》自2004年3月公演开始,持续火热,成为“永不落幕”的经典,阳朔的另一台实景演出《桂林千古情》,再现了桂林的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自去年10月推出以来深受游客欢迎,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又一吸睛点。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油茶高产了 茶油高值了 ——广西油茶产业十年转型崛起之路
俗话说,人怕伤心,树怕伤根。凌云县下甲镇双达村人不迷信,敢向老油茶树“下狠手”,深挖复垦、剪枝去条。经过“损枝断根”后,第二年居然丰产了,产油量从原来的亩均6公斤提高到了30公斤,亩产值也由原来的平均516元增加到2600元,一年工夫增产增收高达4倍。 【详细】
推进广西自贸试验区招商 桂浙投资合作洽谈会举行
为深化拓展广西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合作,积极推进广西自贸试验区招商工作,11月16日,自治区政府在杭州市举办2019广西-浙江(长三角地区)投资合作洽谈会,邀请长三角地区企业到广西投资创业、合作发展。 【详细】
广西加快农业综合机械化转型升级 助推农业现代化
11月16-17日,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为主题的2019中国-东盟农业机械展·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在南宁举办。记者从展会获悉,我区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进入中级发展阶段。 【详细】
广西首例民营糖企联合重组完成
11月11日,广西钦州欧亚糖业兼并重组交接仪式在灵山县举行,湘桂糖业、南华糖业、东糖投资与欧亚糖业原股东代表进行兼并重组交接。据自治区糖业办介绍,这是广西首例民营糖企联合重组案例。钦州市政府主导的这起糖业重组成功案例,解决了多年拖欠1万多户蔗农涉及近5万人 【详细】
广西再次发现世界级天坑群!仅次于乐业大石围天坑群
11月15日,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上,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公布了对广西那坡的地质遗迹调查结果:11月1-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专家率队对那坡进行了一次全面科考,确认当地天坑数量达19个,仅次于世界最大的天坑群——乐业大石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