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县金谷水稻产业示范区种植基地一片嫩绿。 黎贞如/摄
在兴业县金谷水稻产业示范区种植基地,晚稻秧苗为基地数千亩稻田铺上了绿毯。这片希望的田野,是龙安镇龙安村贫困户李芳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我承包了50亩水田,基地提供种前、种中、种后服务,实行标准化种植,且保价收购,现在种粮有奔头着呢。”
优质水稻是兴业县大力培育发展壮大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该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建立优质稻谷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包括李芳容在内,已有2520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近8000亩。
近年来,玉林市选择优质稻、鸡、猪、叶菜类、百香果、柑橘、中药材、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等作为县级“5+2”和村级“3+1”特色产业,并着力培育发展壮大。截至今年8月底,辖区内发展县级“5+2”特色产业的贫困户达9.86万户,“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5%。
今年,玉林市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2983人,对全市所有特色产业进行指导。至今,产业指导员入户开展工作4.37万次,指导贫困户14.7万人次。
产业扶贫,首要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
博白蕹菜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博白县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博白镇茂江村采用薄膜育秧技术,今年1月开始种植,至今已种植500多亩,涉及农户100多户,其中贫困户18户。“因为上市早,卖了个好价钱,我们村的蕹菜远销安徽、合肥、天津等地,销售额约60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平均每户收入1万元以上。”驻村第一书记蓝波说。
容县是“中国沙田柚之乡”。目前,该县沙田柚种植面积达21万多亩,产量22万吨,年产值约30亿元。近4年来,全县2612户贫困户1.1万多人通过种柚脱贫,沙田柚成为助推农民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玉林是我区畜牧大市,是“中国三黄鸡之乡”。福绵区依托龙头企业广西参皇养殖有限公司,按“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同时通过产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带动1700多户贫困户发展参皇鸡养殖,助力增收500万元。
像广西参皇养殖有限公司这样参与脱贫攻坚的涉农企业有不少。目前,玉林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其他经营主体合计已超1万个,其中直接参与带贫减贫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6000多个,带动贫困户近8万户。
玉林市调整以奖代补政策门槛,大幅提高产业覆盖率。2016年以来,该市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7.86亿元,受益贫困户9.79万户,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加档提速”。
为了保障农产品销售畅通,玉林市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化“互联网+扶贫”模式,健全社会各方“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扶贫模式,确保扶贫农产品产销通畅。今年1-7月,玉林市农村地区农产品实现网络零售额8.5亿元,全区排名第二,电商扶贫成为该市脱贫攻坚的“加速器”。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凌云:贫困村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8%
近年来,该县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流转土地、整合撂荒地、统筹低产林改造等方式,采取规范化管理,变“零碎种植”为“连片规模化种植”,加快产业聚集发展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详细】
陆川县:大力扶持特色产业
8月17日,陆川县平乐镇石村脱贫户梁升彬说。 【详细】
玉林:一线监督为“六稳”“六保”护航
近日,容县某灯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效率提升,源自玉林市纪委监委的一次一线走访。 【详细】
平桂区:特色产业助力土瑶稳固脱贫
贺州市平桂区土瑶深度贫困地区依托资源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发展茶叶、肉姜、杉树和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 【详细】
富川县:走出特色产业稳定脱贫新路子
近年来,富川瑶族自治县结合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重点优化培育柑橘类水果、中草药材、食用香菌类等特色产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