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笛口村的水稻种植基地,村民罗太卓正为自家水稻田补秧。他种植有7亩水稻,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
据了解,笛口村盛产富硒大米,今年村里建立一个农产品加工厂,罗太卓把今年的早稻全部卖给加工厂。卖得顺畅,价格也公道,这让罗太卓坚定继续种粮的决心。
在加工厂的富硒大米生产线上,碾米、装袋、封口、真空压缩等各道工序都有忙碌的身影。该加工厂于今年2月启动生产,由笛口村村民合作社经营,进行富硒大米、淮山粉条、葛根粉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
加工厂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富硒水稻、粉葛等种植产业,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以及农产品回收等服务。今年疫情期间,加工厂通过回购帮助农户销售淮山2.5万公斤,优质稻10余万公斤。截至目前,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该合作社产品销售额达200万元。
笛口村农产品加工厂是贺州市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扶贫产业的缩影。近年来,该市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下功夫,引导扶贫龙头企业带领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发展产业,并采取订单生产、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产销对接等方式,整合农村零散的种养产业资源,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竞争力,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增加收入。
目前,贺州281个贫困村共有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基地)600多个,带动贫困户1.8万多户;全市共创建341家扶贫车间,带动就业贫困人口1.98万人。该市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7万多户,覆盖率从2016年的60%提升至目前的93.89%,贫困村“3+1”特色产业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忻城县:扶贫车间造福贫困群体
忻城县为不同的贫困就业群体“量身打造”工厂式、居家式、种养式扶贫车间,建立减贫带贫机制,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取得良好成效。 【详细】
贺州市: “四抓”公共就业服务 全力稳就业保就业
上半年,贺州市人社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围绕稳就业、保就业全力做好公共就业服务,紧抓助力复工复产、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促进人才有序流动、深化粤桂劳务协作等重点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 【详细】
贺州外贸逆势增长
今年来,贺州海关认真贯彻落实抗疫情稳外贸措施,为贺州对外开放服务。上半年,贺州市进出口总值5.6亿元,同比增长125.7%,其中出口3.3亿元,同比增长72.3%,进口2.3亿元,同比增长2.9倍 【详细】
鹿寨县:扶贫车间让村民企业双赢
在鹿寨县黄冕振兴茧丝厂,工人们手脚麻利地剥茧、选茧、缫丝。黄桂英是黄冕镇山脚村厂底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共有5口人,由于要照顾两个孩子,她只能在镇上打工。 【详细】
博白县:创建就业扶贫车间130家
近年来,博白县多措并举推进扶贫车间建设,适时优化调整村级特色产业体系,为实现巩固稳定可持续脱贫成效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