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1月07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韦永格 龙万伸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浦北培养知识型农民纪实

    浦北是一个有8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是县委、县政府领导考虑的头等大事。近年来,为了拓宽农民创收途径,增强农民增收本领,浦北县大力开展“三大创建”,推行“五种模式”,树立“五大目标”活动,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以创建学习型农村,培养知识型农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大批懂科技、会管理、善理财的新型农民脱颖而出。

三大创建 打造知识型农民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农民要搞好生产,要出外闯荡,必须要掌握一定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为此,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农民转岗培训这一关键环节,积极开展“三大创建”,打造知识型农民——

    创建“农校”:该县各乡镇都创建创新农民文化学习学校,65%的行政村建立了农民文化夜校,做到学习有阵地,电教设备齐全。

    创建“书屋”:以“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科技书屋”等项目为载体,该县广泛开展“科技书屋”创建活动,目前已建立县级科技书屋12个,乡镇和行政村也建立有科技书屋,让先进文化走进农户,惠及农民。

    创建“队伍”:成立以乡镇村书记为组长,组织宣传、农业、科协、司法、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乡土专家”为教师队伍,组织农民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科学文化教育、法律政策普及、市场信息传递、致富就业引路、文明健康指导等系列学习培训活动。去年举办各种规格的学习培训班2200多期。

五种模式 激发农民学习热情

    在开展“三大创建”活动中,该县大力推行“五种模式”。一是送科技下乡,以满足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科技致富的需要。2004年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56次,接受农民咨询2.2万人次。二是建立健全信息通道。该县建立了“农业信息网”、“浦北之窗”、“广电光纤网”等,为农民提供政策、科技、文化等综合信息服务。三是搞好科普推广。以满足农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需要为目标。四是弘扬特色文化。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为目标,充分发挥当地民间的传统编织、根雕、刺绣、曲艺等优势,加强工艺培训学习,形成文化产业。编织业既是文化产业,又是农业产业。龙门镇充分发挥民间编织能手众多的优势,全力发展海龙、港龙、金龙、威龙等11家编织工艺公司,建成了占地200多亩、拥有员工4000多人的钦州市最大的编织城。编织城辐射带动5个县13个乡镇的3万多人从事编织加工。五是建立激励机制。该县为农民制定了学习计划、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和鼓励农民学习的奖励措施等,大大激发了农民的学习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如通过举办荔枝节、种蕉擂台赛等大型活动,激励农民种植优良品种,应用科技提高农产品产量。大成镇板铺村的黄敬业、黄荣业等人坚持科学种蕉多年,年年获得奖励。

五大目标 建造学习型农村

    有目标才有动力。在打造学习型农村,知识型农民活动中,该县明确树立"五大目标"。即每户有科技明白人,会1-2门以上种养技术;有小康式居住环境;每村有文明户挂牌;有科技书屋和多功能文化活动室;有固定信息通道,电话、电脑等。全县各级各部门围绕"五大目标",开展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农民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培训教育,树立了农民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市场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开拓创新的观念不断增强,一大批懂科技、会管理、善理财的新型现代农民不断涌现,为农村的文明、富裕、安康发挥作用。

    近年来,该县每年向外转移农村劳动力都超过12万人。据初步统计,2004年培训农民工17.82万人,比上年多1.13万人,参加培训的农民90%以上实现了转移就业。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3.45亿元,同比增长12.2%;完成农业总产值20.83亿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2826元,同比增长6.08%;农业科技贡献率52.5%,同比多4个百分点。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