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2月02日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钟山县公安镇荷塘村的普通农民钟情伟、徐美花夫妇俩,在镇内一家针织厂务工,月收入超过2000元。这是该县大力整合农村劳动力资源,实施“阳光工程”富民兴村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04年,该县输出农村劳动力6.2万人,新增劳务输出8000人,农民外出务工总收入3.72亿元,比上年增长64%,农民仅劳务输出一项人均工资性收入775元,同比增长28.2%,劳务输出已经成为该县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该县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作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阳光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培训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制定《钟山县2004-2010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钟山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实施“阳光工程”中改进工作方式,强化服务功能,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信息平台。

  该县农业局在全面掌握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下,制定培训规划和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和重点,对培训就业等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做好劳务市场信息发布,指导职业介绍机构收集用工信息,组织和开展农民工培训后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教育、科技部门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积极鼓励社会办学机构参与培训工作。同时加强与用工企业的联系、沟通,组织输出地培训机构与输入地用工企业考察,2004年以来,分别与广州达标鞋材厂、东莞长安镇保安培训公司等12家电子、制衣、家政、玩具厂、保安公司建立劳动输出外联及对接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全面推行订单、定点、定向培训。为农民有序转移就业开辟了一条便捷通道,减少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盲目性。为做到劳务输出贴近市场,该县紧紧围绕企业、用工单位的实际需要开办有针对性的农民工培训班。

  钟山县逐步建立“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制度,初步建立了一个县、乡、村三级农民转移就业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形成合力,引导和鼓励教育培训机构与劳务输出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关系,把县职业中学、劳动就业服务中心、钟山竣宏制衣厂作为实习基地,从而实现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确保受训农民顺利实现转移就业。

                 (梁标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