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1月29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灵山县委、县政府牢牢抓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用调整工业的思路调整农业,用管理企业的方式经营农业,把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视同生产车间,变农产品为工业品,有力拉动了全县农民的增收。2004年,该县有10万多名农民在自己的家门口领上长年工资,全县农民人均收入2793元,同比增长6.68%,收入及增幅均高于全区的平均水平。 

    一是大力发展长期连续性的订单农业。该县针对农户各自零星生产,有面积不成产业的实际,通过财政扶持等形式,鼓励本地能人和外地客商长期租赁农户的土地后,在按时付给租金的同时,还长年聘请这些农户打工,使这些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有了长期稳定的收入。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灵山全县有2千多名能人和客商租赁农户土地5万多亩,用以连片发展种植黑皮甜蔗、糖料蔗、茶叶等农产品,租赁的年限长则10年,短的也有3—5年,近3万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由农民变为了工人。 

    二是引来客商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在大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吸收农民进厂打工或长年为客商提供农产品原材料生产服务。去年,灵山县以茶业、竹芒编业为突破口,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从资金、水电、原材料生产土地等方面予以倾斜和优先保障,并组织有关部门到福建、深圳等地引进相关的技术专利,无偿提供相关厂家,鼓励本地能人和外地客商加工生产高级茶叶和竹芒编制品,由于各项优惠政策到位,全县的茶叶、竹芒编业生产发展非常迅猛,生产厂家由原来的10多家一下子猛增到100多家,1万多农民成为这些厂家的生产工人,另有3万多农民成为这些厂家长期的“原材料供应商”,农业生产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车间。 

    三是全力培植、扶持、引进龙头企业。近年来,在先后培植、引进龙三钱食品、和平食品、百强乳业、荣星加工厂等10多家大型涉农加工龙头企业后,灵山县倾力扶持这些企业做大做强,他们不仅积极为这些龙头企业发展起连片稳定的生产基地,而且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确保了企业生产无后顾之忧。在全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同时,该县还十分注重引导他们积极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服务,切实处理好工农关系,最终实现了工、农双赢的局面。去年,全县仅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年加工产值就达5亿多元,5万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这些龙头企业及相关产业中找到了就业岗位。 (梁刚 黄寿杏)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