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广西罗城,拥有10多个民族的龙岸镇俨然一个大家庭,而对于龙岸镇风雨几十年的沧桑巨变,当地的外来客家人感同身受。春节前夕,记者在龙岸镇仫佬族客家人聚居区亲身感受了他们的悲惨过往和眼前的幸福生活。
我国仫佬族80%以上的人口聚居于广西罗城县。仫佬族以前称谓很多,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仫佬族人民的意愿,统称仫佬族。在仫佬山乡的客家人主要居住在龙岸镇,他们当中有刘家、陈家、李家、古家等13个姓氏,占全镇总人口的16%。
在历朝历代,客家人生活都是漂泊无着,根本谈不上安居乐业。在龙岸镇莲花村,年逾70的仫佬族老人刘春生向记者展示了刘氏族谱,他说,“刘氏客家原居住在江苏、浙江、山东一带,因兵荒马乱刘秀纶公逃到广西桂平县,清光绪逃至罗城龙岸,后辗转至莲花村上莲花屯。” 上莲花屯村民陈联才拿出一本记载陈家变迁的册子给记者看,上面写着:五世祖陈爵公定居广东省嘉应洲长乐县。二十一世祖陈德来公移居广西贺县白花段。二十二世祖陈昌宽迁居罗城龙岸莲花上莲花,移居途中妻子被盗匪所抢,留下八月大的儿子,后重建家业。
如今,勤劳善良的仫佬族人民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走进刘春生老人家里,屋内打扫得干干净净,竹竿上悬挂着一串串腊肉和土特产,置于墙角的冬至酒散发着浓浓的香味。老人对记者谈起家里的收入情况,“我家有12口人,我和老大住,家里种甘蔗10多亩,养猪5头,还种菜。孙子孙女外出打工。全家人均一年收入1800多元。”
像刘春生老人一家过上好日子的农户在莲塘屯共有70多户500多人,生活在村里的有400多人,参加工作120多人,全部是刘氏客家人。全屯种甘蔗200多亩,池塘养鱼100多亩,外出打工100多人,年人均纯收入1500多元。
陈联才指着他所在的上莲花屯说对记者说:“这里过去是一片树林、竹林和杂草,现在经过祖祖辈辈勤于垦荒,我们在这里过上了好日子。 现在全村变化很大,居住着110户400多客家人,家家户户早已经住上砖瓦结构新屋。”陈联才还兴奋地告诉记者,许多农户建起钢筋水泥混凝楼房,家电齐全,大多还用上了电磁炉,他家生活很好过,他和妻子、孙子在家,种甘蔗和蔬菜,养猪、牛、养鱼,加上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媳妇外出打工,年家庭人均纯收入2000多元。
现在,莲花村共种甘蔗150多亩,蔬菜200多亩,沙田釉、柿子等水果100多亩,鱼塘养鱼150多亩,外出打工近200人,年人均纯收入1400多元。龙岸镇所在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建县20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4.2倍,财政收入增长2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7倍。
龙岸镇还有一个十分独特的地方,就是在山清水秀的仫佬山乡竟居住着汉、壮、仫佬、苗、侗等10多个民族5万多人,且客家人与这里的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从来不发生争斗。
记者在莲塘村口看到讲客家话的青年男女正与周边的汉、仫佬、壮族青年打乒乓球、桌球,发出一阵阵欢笑声。在客家人最重大的节日冬至节气到来时,不论族内族外,男女老少,各个民族,都相聚一起举杯同庆一年来的丰收,增进团结与友谊,共同策划来年耕作与经营。(完)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乐县深化食品出口监管 专项培训为企业发展赋能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食品出口监管的号召,进一步推进平乐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尾款项目工作,8月1日,平乐县企业食品出口管理专项培训班成功举办。此次培训在平乐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圆满举行,吸引了平乐县金土地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平乐县大新山生态农业有 【详细】
金秀县长垌乡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为全面做好农家书屋“建起来、管起来、用起来”工作,提升农家书屋在暑期的运行效果,充分发挥农家书屋阵地作用,7月24日,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在平孟村农家书屋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详细】
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 ——右江区情景党课鼓舞人心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百色起义95周年,黄文秀同志牺牲五周年,“七一”当天,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以“传承优秀品质”主线,围绕“党员一线建新功”内容,在大码头开展“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主题党课活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