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2月22日 来源:华南新闻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记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广西灵山县科技局局长黄治伟

庞革平 王伟 黄定章 

  

  2004年,广西灵山县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这一年,在灵山县科技局干了整整11年的黄治伟,被国家人事部、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连续11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作为一个拥有137万人口的农业大县的科技局局长,黄治伟时刻关注着科技在“三农”中的应用,让科技与农民保持“零距离”。
  奶水牛撑起致富一片天
  
“家有一头奶水牛,收入万元不用愁”。这是时下灵山县农民对养殖奶水牛的切身体会。
  灵山县水牛品种改良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为什么经过40年发展还没有形成规模养殖?黄治伟从科技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他带领科技人员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终于发现了繁殖是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他与水产畜牧部门的领导一起,主持、参与和组织了《奶水牛集约化养殖综合技术示范》、《奶水牛繁殖技术的应用示范》等科技项目的实施,为奶水牛养殖的迅速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的头4年,随着人工授精等技术的应用,灵山县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回报:该县的奶水牛繁殖以平均每年增加30%的速度发展,繁殖超过了前40年的总和。2002年,该县被授予“中国奶水牛之乡”称号。到2004年底,全县杂交水牛存栏量已接近1万头。该县在文利、武利、三隆等8个镇12个村,建设有奶水牛养殖小区17个,种植优质牧草2550亩,配套切草机170台,平均每个小区养殖奶水牛超过160头,初步形成规模养殖的格局。
  搭建增收的信息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黄治伟在搭建信息平台、助农增收方面,处处表现出先人一步。
  1999年,广西科技信息网灵山节点站成立。第二年5月,灵山科技信息网正式开通。2001年,灵山县的信息平台建设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在灵山科技信息网正常运行的基础上,黄治伟与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一道,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全县信息网络工程建设。投资400多万元的县、镇、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建成投入使用,为灵山农民架起了一条通过互联网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2003年3月,国家863计划项目“远程交流洽谈服务体系建立及服务应用示范”、“技术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示范”两个课题在灵山的实施,使不少农民从中受益匪浅。以秋冬菜生产而闻名的新圩镇,通过远程交流洽谈系统的专家技术培训,农民掌握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秋冬菜的品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于2003年通过了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在种出的蔬菜销路不愁。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了茶叶、水果等一批优势产业,其中“松山草鸡”成为了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A级”证书的肉类食品。两年多来,灵山农民通过网上销售水果、蔬菜等农产品20多万吨,销售收入3.5亿元。
  用项目支撑灵山大农业
  
2004年,灵山被确定为“广西县域科技创新试点示范县”。随后,又被国家确定为96个“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之一。灵山是著名的“中国荔枝之乡”,水果以荔枝、香蕉、西瓜等为主。在黄治伟等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广大果农的共同努力下,灵山县的水果种植面积、产量等近年来一直排在全区前列,2004年水果总产量453221吨。
  黄治伟算了一下,10年来,灵山县组织申报国家科技部和自治区科技厅并被批准下达在该县实施的、涉及农业的科技项目有20项,其中包括“远程交流洽谈服务体系建立及服务应用示范”等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所组织实施的这些项目,与当地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使农民有了直接参与新技术应用的机会。
    在参与实施过程中,他们与新技术实现了“零距离”接触,一批知识型的农村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和农村科技推广带头人脱颖而出。三海镇农民商庚全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先后与贵州等地的客商在网上进行洽谈,将本地的农产品推销出去,2003年以来成交金额已达到数十万元。全国劳动模范、檀圩镇的“西瓜大王”谢佐长,更是利用网络销售西瓜的“高手”,经他销售的西瓜每年都在300万公斤以上。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