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2月19日 来源:桂中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象州县委、县政府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走出农村发展农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新理念,确立了以企业和协会组织为龙头,以发展特色种养、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办农业企业,对内大力发展各种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产品流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动农民增收。2004年,该县农业总产值达16.5亿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16元,比上年增加236元,增长11.9%,远高于区、市水平,是象州近10年农业发展最快最好、农民增收幅度最大的一年。
 
    为推动农业企业化发展,近年来,该县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制度,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组织招商团赴广州、东莞、中山、江浙等地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民营企业家到象州办农业基地和农业加工企业,使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去年,全县落实招商引资项目92个,意向引入资金5.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8亿元,其中投资额超300万元的项目就有31个,几项招商引资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93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5家,全县农产品加工率达35%。该县是“桂中粮仓”、广西的产粮大县,去年稻谷种植面积达46.8万亩,优质谷面积占91%。为抓好粮食加工和流通,拉长产业链,提高粮食商品率,该县引进5家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总投入6000多万元,已有4家建成投产。如今,全县粮食加工企业已有35家,年加工能力达10万多吨,粮食商品率达60%以上,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为了让外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象州县领导亲自挂点联系服务企业,在基地建设、用工用地、协调服务等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积极为企业、协会组织、流通能手与农户牵线搭桥,引导发展订单农业。通过企业带动,全县建设起甘蔗、优质谷、蔬菜、林果、蚕桑、木薯和特色养殖业等七大支柱产业,其加工流通产业亦得到发展壮大,农民直接得到了实惠,也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如全县的种桑养蚕业发展起来后,该县主要领导亲自到江浙招商引资,及时引进了联鸿缫丝厂,使全县蚕茧加工企业增加到3家,年生产白厂丝360吨,仅种桑养蚕一项,全县农民去年人均增收68元。同时,企业反哺加快了桑蚕产业化进程,该县去年新增桑园2.56万亩,通过全国种桑养蚕标准化示范项目验收。
 
    近两年来,象州县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选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农产品,引导经济能人牵头,创办甘蔗、桑蚕、蔬菜、养殖、流通等各种协会108个,农业经营模式由“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地+农户”逐步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地+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协会)+农户”转变,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通过这些协会,对内向会员提供技术、信息、农资、资金和产品保护价收购等服务,去年经协会组织外销的水果、蔬菜即达4万多吨,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卖菜卖果难的问题。对外引领农民集体向市场进军,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和产品购销合作,带动农户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如今该县已建成规模养牛小区63个,涉及农户1000多家,养殖肉牛4.87万头,为农民拓宽了增收渠道。(记者杨树森 通讯员廖才兴 黄德深)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