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下旬,武宣县禄新乡瑶兰村的村民们经历了少有的兴奋、躁动和不安——他们历时近两个月,辛辛苦苦在乡政府和农业局的引导、帮助、支持下种植的250多棚冬蘑菇陆续现蕾出菇了,村民们面对菇棚内繁星般的小菇蕾兴奋地笑了!然而,一天、两天,菇蕾在不经意间已长成手指头大小,马上就能采摘收获了,但由于行动快、出菇早,往年在武宣各地收菇加工的老板们还不见踪影,马上就要收获的鲜菇卖给谁呢?因此,村民们在满怀喜悦和兴奋之后,马上又开始躁动和不安起来。是啊,种植冬蘑菇对于绝大多数的瑶兰村民来说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面对着就要到来的丰收,对于毫无市场观念的村民们来说又怎能平静呢?
禄新乡瑶兰村长期以水稻、甘蔗为主要产业,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乏力,劳务输出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虽然近年来冬种蘑菇生产在武宣县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由于村民们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和全乡各地一样,冬种蘑菇生产的“春风”一直未能吹进村里来。2004年,禄新乡政府在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下定决心,要把冬种蘑菇生产这股在武宣大地上正在劲吹的“春风”请进禄新,让全乡农民多一分增收致富的希望。乡政府对多年来全乡冬种蘑菇生产举步维艰、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决定从办好示范样板入手,通过样板教育全乡群众,带动冬种蘑菇生产发展。经过选择,瑶兰村最终担负起建设样板的重任,成为了全乡冬蘑菇生产发展的“摇篮”。
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现场示范等一系列的工作之后,于金秋10月,瑶兰村多年习惯于冬闲的人们怀着略显忐忑又充满期盼的心情,拉开了冬种蘑菇生产的序幕:一时间,村头巷尾、房前屋后、晒坪上、庭院中堆建起了一堆堆冒着丝丝热气的料堆;村前广阔的田野上,搭建起了一排排的蘑菇棚。至11月下旬,全村250多棚菇棚全部完成了培养料堆制和铺料工作。至12月下旬,在村民们一丝不拘地按照技术人员的指导和要求进行科学的管护后,期盼已久的收获如期到来了!
面对村民们在收获即将到来时的兴奋、躁动和不安,禄新乡政府想方设法为村民们寻找市场,在收菇老板未能按时到位的情况下,副乡长覃净带领村民们带上散发着阵阵菇香的鲜菇闯进来宾市场,结果一炮打响,所带的数百斤鲜菇在市场一经亮相,立即被客商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抢购一空,数天后,“瑶兰鲜蘑菇”已在来宾市场小有名气,老板们纷纷通过和村民们建立起来的通信联络进行电话购菇。经过了数日的躁动和不安,村民终于开怀地笑了。2005年新年的钟声响过之后,瑶兰村又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村民覃有美种菇6棚,收入已达1700多元,村民韦美豪种菇9棚,已收入1920元,韦文实种菇2棚,已收入700多元,韦美素种菇10棚,收入已达4500多元,全村有半数菇农已收回了生产成本。
种菇村民的丰收,惹急了观望的群众,看着种菇村民忙于采菇售菇,他们闲不住了,纷纷提起粪框抢捡起往年无人问津的牛粪来,他们说明年(农历年)我们也要大搞!已尝到种菇甜头的村民韦美豪等群众更是干劲倍增,开始准备起下一个生产季节搭建菇棚的材料来了……
从2004年10月中下旬开始,瑶兰村种菇的村民们所经历的担心、期盼、兴奋、躁动与不安终于被采菇的喜悦所替代,他们在收获着朵朵鲜菇、收获着阵阵喜悦的同时,和观望着的村民们一起亦正在收获着致富的希望!(李旭林)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乐县深化食品出口监管 专项培训为企业发展赋能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食品出口监管的号召,进一步推进平乐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尾款项目工作,8月1日,平乐县企业食品出口管理专项培训班成功举办。此次培训在平乐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圆满举行,吸引了平乐县金土地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平乐县大新山生态农业有 【详细】
金秀县长垌乡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为全面做好农家书屋“建起来、管起来、用起来”工作,提升农家书屋在暑期的运行效果,充分发挥农家书屋阵地作用,7月24日,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在平孟村农家书屋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详细】
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 ——右江区情景党课鼓舞人心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百色起义95周年,黄文秀同志牺牲五周年,“七一”当天,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以“传承优秀品质”主线,围绕“党员一线建新功”内容,在大码头开展“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主题党课活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