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3月14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新华网广西频道3月13日电(记者王勉 陈瑞华)去年“桃花节”追求明显效应的恭城人,今年有了另一种“崇拜”,办起了“科技桃花节”。

    恭城,共和国最年轻的瑶族自治县,紧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10多年前,恭城人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创造了享誉全国的生态农业“恭城模式”,全县人均种果面积、产量、收入名列广西之最,沼气入户率位居全国之首。椪柑、桃子、月柿等水果面积达38万亩,年总产量40多万吨,占农民收入75%。恭城因此被誉为“中国月柿之乡”、“中国椪柑之乡”。

    恭城人致富的秘诀,用西岭乡潮水岩村村民段受钦的话说,就是“不富脑袋,咋能富口袋?”为了打响“恭城牌”,恭城人利用2万多亩桃园办起了“桃花节”,以此平台作为“文化名片”唱经济大戏。万亩桃林惹人醉,朵朵含羞成仙子,桃花时节花如海,桃花节上人似花。3月12日,记者在“桃花节”上看到,来自省内外的万余名群众云集在潮水岩村,为生态的恭城、文化的恭城鼓与呼。值得注意的是,往年的桃花节很多人赶来为了看明星表演,今年却大不一样。一些农业推广人员、化肥生产厂家也早早“摆摊设点”。

    38岁的龙生财正在专心地看湖北省一化肥生产发的宣传资料。他说:“我家种了20多亩柑橘,去年由于用的肥料好,果色好、口感好,收入5万多元,今年想选用更好的肥料。”

    记者看到,很多群众都在这些农业摊点前问这问那,来回穿梭。“穗丰”农技服务推广中心还打起了特许加盟的牌子。即便在舞台上,由群众演员组成的演出队伍也以舞蹈、快板等形式,不时地抒发着“科技兴农”的情怀。“我天天都在看中央台农业频道,家里还订了《农民之友》,六年多的经验证明,种果知识越多,艺越精,钱越多。”段受钦两年前用种水果收入8万多元建了三层高的楼房,家里还搞起了农家乐,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恭城瑶族自治县县长唐云舒说,今年在进行“桃花节”筹划时,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采取更“惠农”的方式,演出不要明星,群众自编自演,同时,加大节日的科技含量,使农民“寓教于乐”,创造永不落幕的“科技桃花节”。(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