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3月31日 来源:桂龙网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未见昭平面,十里闻茶香。”3月29日上午,参加“广西第二届昭平茶王节”的区内外专家为昭平茶业发展“把脉”。专家们在赞叹昭平丰富的茶资源,为政府和人民发展干劲叫好的同时,指出:昭平茶只有形成自身的品牌优势,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才能做大做强,产业化发展。    

湖南农业大学施兆鹏教授

        千里挑一树品牌 龙头企业带发展

    西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刘勤晋教授是第二次来到昭平。他认为,昭平是中国西部茶区的一个缩影,具有茶叶资源丰富但产地分散、规模太小、没有品牌的特点。刘勤晋说,中国是世界上茶园面积最大、产量第二的国家,但茶业的出口产值却排得较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出口的名优茶数量太少,价格偏低。他强调,一个地区应该有树立一个龙头企业,通过品牌、管理把茶农带动起来。

    湖南农业大学施兆鹏教授认为,目前全国的茶业产品还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知名品牌,一个地方没有标志性的东西始终难吸引关注的目光,即使有成百上千个优秀的品种,没有挖掘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茶叶进行推广,宣传都是无用功。

    华南农业大学王登良教授对昭平如何创造拳头品牌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说昭平应根据茶叶生产的实际,从发展潜力大的名优茶中筛选出1~2个作为昭平的茶叶品牌,在商标、质量、宣传等加大培养和力度,扩大茶叶品牌的知名度,提升茶叶产品的价值。

        规模化、现代化是昭平茶产业的发展之道

西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刘勤晋

    世界茶业存在一个很值得玩味的悖论现象:茶业做大的不是茶生产地。原因就是茶叶原材料产地没有走好产业化和加工现代化的路子。

    刘勤晋教授认为,与产业化规模化相悖的是茶农或茶商 “小富即安” 或者“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观念。茶叶加工现代化在昭平的现实意义,首先体现在采茶这一工序上。鲜叶不及时采摘不但容易老化失去经济价值,解决采摘高峰期的劳动力紧张问题,可以做机械采摘试验。此外,随着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产品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上“高价名茶,万元100克”的情况只是商家做秀而已,市场急切呼唤经济实惠、安全卫生的茶产品。虽然“手工炒茶,现炒现卖”是中国的某些传统,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但是从长远来说,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启动营销策略 挖掘昭平茶文化内涵

华南农业大学王登良教授

    茶叶生产的终端还是市场销售。壮大昭平茶的市场份额,必须启动一定的营销策略,挖掘昭平的茶文化内涵。王登良教授认为:加强营销工作,不妨在昭平县建立茶叶一条街专业市场和茶叶公司的同时,要注重组建和培养营销骨干,专门从事茶叶的营销工作,适当地组织参加省内外产品洽谈和展销会,宣传和推广昭平的产品。

    品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喝茶还要讲究品味和气氛,挖掘昭平的茶文化就显得相当重要。据了解,昭平种茶历史已有近千年,施兆鹏教授认为:昭平不妨做一下茶历史的挖掘工作,如利用名人资源、名胜古迹及历史故事充实昭平各镇尤其是黄姚的茶文化,多收集整理各类饮茶趣事、风俗等,也不妨借助特色活动培植自己别具特色的昭平斗茶、品茶文化。他也建议,昭平不妨在茶叶研究上有一些课题,以科研促生产。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