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3月31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赖廷耀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钦北区近几年来立足本区实际,通过聚集农村优势产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组建经合组织“联合舰队”,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子,把全区农村经济优势组合起来,并且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把一颗颗分散的小星星聚成了大月亮。

聚集优势产业

    如何把农业做大做强,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近几年来,钦北区领导班子在深入调查研究中认识到,只有把千千万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民集中起来,聚集产业优势,形成农业规模化,才能在市场上提高竞争力。为此,在认真调查考察了市场需求及区情实际后,该区提出“二个五”主导思想,即发展糖料、粮食、林产、水产畜牧、水果五个主导产业,做强蚕桑、花卉、蔬菜、蓖麻、木薯五个特色产业,全力建设区域化、优质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该区已形成了以平吉、青塘、大寺、大直为中心的6.5万亩甘蔗生产基地;以大寺、板城为中心的60万亩林化生产基地;以小董果园鸡、青塘水库立体养殖、大寺牛品改为中心的万亩养殖基地;以新棠、长滩、大寺、平吉为中心的60万亩水果基地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小董逍遥鸡、新棠黑叶荔分别成为该区享誉全国的品牌。前年,该区分别被评为“中国果园鸡之乡”和“中国黑叶荔之乡”。单是在立体养殖方面,该区便有立体养殖示范场90个,并涌现出各种年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的规模养殖户5100多户。

培育龙头企业

    目前,该区已建成蔗糖、罐头、木薯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9家,直接安排就业人数1500多人,这些农业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直接带动了3万多户农户搞种养。如由国企改制过来的联丰制糖有限公司和大煌糖业有限公司这两个龙头企业今年通过采取为群众贴息贷款种蔗等措施,同时原料蔗进厂采取现金支付,不打白条,大大地激发了群众种蔗的积极性,今年全区甘蔗种植面积可望发展到6.5万亩以上,实现进厂原料蔗25.2万吨,按照目前糖厂每吨200元左右的收购价,单甘蔗一项,便可为全区农民提供1000万元以上的纯收入。

组建“联合舰队”

    农产品种出来了,能不能卖得出去,并且能卖个好价钱?这是钦北区委、区政府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深入调研中,该区领导认识到,要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培育壮大农村流通经纪人队伍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关键。为此,该区近年来不断培育发展壮大经纪人队伍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他们由散兵游勇到联合经营,由产后找市场到产前建基地、抓订单,由单一购销到组建销售公司,深层次开发市场,使他们成为熟悉市场规律、推销农副产品的行家里手。为促进经纪人队伍迅速成长,该区鼓励12个镇每年划拨一定的专项资金作为奖励基金。同时,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促使农民从“种植型”向“市场型”转变,去年以来,仅镇村两级就举办了56期农民经纪人培训班,通过邀请有关专家讲课,优秀农民经纪人现身说法,3000多人次接受了经济合同法、市场营销策略、工商行政法规等培训。

    农民经纪人队伍日益发展壮大,带动了各种协会和股份公司的发展。平吉黎学信养鸭协会每年为平吉、青塘两镇养殖户推销肉鸭10多万羽,小董镇那道村养鸡协会每年源源不断地把本地产的数百万羽“三黄鸡”销往粤港澳,大寺镇那桑村以杜光清为首的16名经纪人强强联合组成那桑香蕉贩运公司,派“外使”驻重庆、武汉、恩施等地设置农产品销售窗口,每年把本地数十万公斤香蕉以高出当地价0.1—0.2元的价格销往各大中城市,仅香蕉一项那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500多元。目前,该区共有香蕉、荔枝、养殖、花卉等各种流通组织及协会137个,这些组织及协会每年承担了全区农产品90%以上的产销任务,为农民增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